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其来历可以追溯到星宿崇拜的古老传统,当时人们观察到牵牛星与织女星的位置变化,逐渐形成了七姐节的传统,七姐节的名称来源于传统意义上的七姐,正因这一习俗,在七月七日这一天举行拜祭"七姐"的活动,故名"七夕"。
七夕节最著名的传说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在外来历与传说
七夕节的来历与传说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其来历可以追溯到星宿崇拜的古老传统,当时人们观察到牵牛星与织女星的位置变化,逐渐形成了七姐节的传统,七姐节的名称来源于传统意义上的七姐,正因这一习俗,在七月七日这一天举行拜祭"七姐"的活动,故名"七夕"。
七夕节最著名的传说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两个儿子,王母娘娘得知了这件事情,便将织女带回天界,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情感动了天上的仙女们,于是王母娘娘同意让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七夕节的来历和故事是怎么样的,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七夕的节日习俗
穿针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乞巧节),根据传统,凡间的女子要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
喜蛛应巧
所谓"喜蛛应巧",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黄金瓜、巧果、花生、红枣等为主)放在果盆上,这通常是在穿针乞巧前已由大人们作了准备,喜蛛,其实是一种米粒大的小蜘蛛,夏秋之交,在一些花草树木上,常能见到,偶而有一只爬在人身上或被人发现在屋内,都说是喜事之兆。
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原来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引线(即"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染指甲
有些七夕习俗在"乞巧"之上还有"乞美"的内容,我国多地旧俗在七夕用凤仙花捣成汁染红指甲,说是可使手指灵活,纺织时手指不抽筋,染指甲这个习俗,除了"乞手巧"的含义,当然还是为了美丽,同样,七夕日用槿树液洗头发、以及用脸盆接七夕夜露水抹在眼上和手上的风俗,也寓意着"巧上加美"的祈愿,而姑娘们说七夕夜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则更是充满了对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温柔想象:女儿家的心事,柔软又美丽。
磨喝乐
盛行于宋元时期的七夕节玩磨喝乐的习俗则是关于"乞子"的,磨喝乐,又称魔合罗、摩呵罗等,音译自佛经中的梵语神名,是民间七夕节的玩物,即小泥偶,多是嗔眉笑眼、手持莲叶莲花的男童形象,磨喝乐被视为"巧儿",供儿童把玩游戏;也可以在七夕时供奉起来,传达妇女们"宜男"的心愿。"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少妇供养盼良嗣",正是关于七夕节物磨喝乐的写照。
巧果
至于吃什么的问题,对节日来说似乎总是要紧事儿一桩,巧果是七夕的应节食品,比较常见的是用糯米粉或面粉加糖,揉剪成长条小薄片,入油锅炸制而成,入口松脆,还有洒在上面的芝麻香味,这种巧果是弯扭的形状,以"七曲八弯"来寓"巧"之意,而除了这种类型以外,巧果的其他形制也很丰富,手巧的女子,自己制作巧果时,会捏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或寄托了自己美好心愿的花样。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