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气固表: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本止汗、健脾利水、脱毒排脓、生肌之功效,通过补气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保持呼吸系统和心脏系统的正常运作,有利于肾脏抵抗外界侵袭,防止疾病的侵害。
-
收缩血管:黄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肾脏血液流动缓慢的问题,降低肾脏的充盈度,减轻肾功能下降的症状,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尿、水肿等问题。
-
抗氧化:黄芪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肾脏排出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肾小管纤维化的进程,减少肾脏受损的程度。
-
利尿:黄芪具有利尿作用,能够减少尿液生成,降低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使水肿得到减轻,这也是许多患有水肿病的人群选择服用黄芪的原因之一。
即使是黄芪这样被认为具有滋养补益作用的药材,其最大剂量也不能超过100g/d,否则可能引发诸如头痛、嗜睡、烦躁、胸闷、心慌等症状,尤其对于气虚、脾虚、肾虚患者而言,过量服用黄芪可能导致这些症状加重或者并发其他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虽然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但并不能直接对肾脏产生损害,但是过多摄入黄芪及其制品,尤其是采用高温煎煮方法熬制的黄芪汤,可能会使其在加热过程中分解成活性成分(黄芪皂苷),影响其药效发挥,从而增加肾脏负担,甚至有可能引发功能性肾病。
对于女性长期服用黄芪的情况,由于黄芪的温性特点,长期服用可能会引发一些燥热症状,如口腔干燥、口苦、便秘、心烦失眠、关节疼痛、头面部痤疮等,这主要是由于黄芪含有某些刺激性成分,如皂苷类物质,而这些物质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热量,引发体内阴阳失衡,出现燥热表现。
对于黄芪的使用,应视具体情况和病情,适量食用或配合其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口服补品、调整生活习惯等,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需注意避免大量或一次性大量食用黄芪,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具体的食用量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应自行加大剂量或随意调整用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