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豆:100公斤
- 面粉:50公斤
- 食盐:60公斤
- 清水:240公斤
制作步骤:
- 泡豆:将黄豆浸泡20小时,去除杂质,此时可用清水进行初步处理,使其膨胀至2倍于初始重量。
- 蒸豆:将浸泡过的黄豆放在锅中,采用大火蒸煮3小时,需要注意的是,水量要以保证豆皮能够软烂但又有足够的水分为准,蒸好的豆皮颜色应当鲜艳且软度适中,能用手轻轻捏破成饼状。
- 碾压:黄豆经蒸煮后,将其摊平,加入切好的面粉混合均匀,接着加入揉好的鸡蛋清,均匀搅拌并加入清水,以便调整水分比例,然后使用石碾子进行碾压,确保所有黄豆颗粒均被压实并均匀分布。
- 切块:将混合均匀的豆面原料分成若干块,大小以30公分长的横截面积20平方公分柱体最为适宜,这样既能利于内部发酵,又能便于上酱环节的操作。
- 制作黄子:将准备好的黄豆块放入架上进行压平,一层层码放整齐,距顶部约67厘米,接着将每个黄子划上数道均匀的沟槽以供冷却空气流动,由于黄子硬度较高,密度较大,使得压力不易均匀扩散,所以这里需保持一定距离,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让空气逸出,降低其潮湿程度,避免霉菌滋生。
- 制作黄酱:将黄豆块摆放在黄酱缸中,将食用盐、生姜、小茴香、桔皮、砂仁等食材按一定比例加入冷水中,调成盐水,约为黄豆100公斤、食盐50公斤、水200公斤,接下来是通过搅拌均匀的方式使其充分溶解,并调整成适合黄酱制作的质地。
- 发酵:将加工好的黄酱置于室温25-30℃的环境中,静置1-3天,此阶段黄豆内的芽孢及其他微生物逐渐释放,从而生成黄酮物质、酸性蛋白等有益成分,形成富含营养的黄曲素。
- 熟化:将发酵好的黄曲素原料倒入缸内,按照预先设定的比例加入剩余的食盐、生姜等辅料,再次搅拌均匀,接下来还需要将黄豆制品加入蜂蜜或糖类,以便调整糖度和醇厚感,进一步提高黄酱的品质。
- 筛理豆泥:等待酱汁色泽自然呈现后,用手或者机械工具将其与滤网分离,滤出原有的黏性杂质,同时保留最纯净的黄曲素,这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多余的水分和吸附物,以保证最终产品的风味和质量。
- 上酱:将经过筛选处理的豆泥排版整齐,分格放置在烤盘或酱槽中,为了使酱汁与黄曲素紧密接触,酱槽边缘应预留一定空间,以便移走多余的豆泥,将搅拌好的豆泥均匀撒在黄曲素表面,然后撒上事先备好的粗砂糖、面包糠、玉米淀粉等辅助材料,反复滚压和敲打,使黄曲素与糖粒、面粉等均匀粘附,使其达到柔软、蓬松的状态。
注意事项:
- 加入所有食材前,应在清水浸泡黄豆约20小时,以软化黄豆以提高后续操作的难度和效率。
- 每天翻动一次黄豆和红曲素原料,以确保内部发酵速度均衡,产生充足且理想的黄曲素含量。
- 未彻底炒熟的黄豆可能会有部分凝固,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掌握火候,避免久煮或长时间未变色导致凝固。
- 酱油需提前加入并稀释,控制酱油与黄曲素的溶合度,避免过咸或不足。
- 制作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发酵情况,若发现发酵过于旺盛、酱汁泛黄或出现发霉现象应及时停火,并清理排出杂物。
- 黄曲素酱在存放过程中应注意避光、防潮,尽快食用完毕,以防损失其营养价值。 是从营养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工艺流程描述了一款基础的黄曲素酱制作流程,主要包括黄豆的选材、浸泡、蒸煮、碾压、分割、制作黄子、制作黄曲素、筛选豆泥、上酱等步骤,适用于各种配方的黄曲素酱制作,制作完成后,不仅能满足美食爱好者对于独特黄曲素酱的口感需求,也能作为一种养生选择,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据个人口味、地域差异等因素进行适度调整和优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