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白蚁养殖鸡枞菌,以期实现鸡枞菌人工种植的技术要点和关键环节,通过选择适当地块进行养殖白蚁,并根据其生态习性和数量设计蚁窝群落,从而为鸡枞菌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条件。
-
鸡枞菌养殖白蚁:选取至少10m*20m的地数块,其中50%地块作为饲养池,开挖出大小不等的50mmx50mm至1.2m2的深坑作为蚁窝,每个蚁窝间的间距约为0.8-1m,蚁窝周边设置宽约1-2cm的水道,并铺设水管保持水道湿润且无积水,蚁窝内应采用透气孔设计,避免积水对蚁穴造成阻塞,确保蚁群健康和繁殖效率。
-
鸡枞菌育种:采用菌丝培养基配方,粒径为4.5cm的阔叶树木枯枝60%-65%,碎落叶15%,麸皮20%,葡萄糖1%-2%,石膏粉1%-2%,料水比为1:1.2-1.5,以此为基础调制菌丝培养基,使母种能充分吸收营养,生长出健壮菌丝并最终发育成为鸡枞菌。
-
鸡枞菌定植:将母种块1.5-2cm,轻放于准备好的育种池底部,适宜温度为18±1°C,需要遮光避风,保持土面湿润,并且适时适度浇水,保持菌丝生长所需的水分,每隔2-3天,播种机将在田间随意铲起一撮鸡枞菌,将其移栽至蚁窝内,将每个蚁窝内的菌丝平均分配到15-18株左右,注意以卵盖形成的菌株为主,防止过度密集造成病害。
-
肥水管理:定期在土面上浇灌适量的水,保持土面湿度在65%~70%左右,夏日可增加水分供应频率,如每2-3天对覆盖物浇水一次,保持覆盖物湿润,以防过度干燥导致菌丝生长停滞,应注意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有机质,提高菌种的营养供给能力,促进菌丝旺盛生长。
-
采收:当菌盖逐渐打开,呈小伞形或梭形时,便可开始采收,用剪刀或割刀距地面约1-2cm处进行切割,将采摘下来的成熟鸡枞菌置入专用的储藏袋内,根据具体的采收季节来确定时间点,但一般应在9月至10月之间采收,以便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能够更好地保存。
通过利用养殖白蚁和优化育种过程,以及科学的肥水管理和菌种管理,可以成功实现鸡枞菌人工种植,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既具有观赏价值又经济价值的优质食用菌品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这种新型养殖模式未来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满足人们对新鲜鸡肉的需求的同时,也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