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翼奉传》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善征(吉兆);善日(吉日)说文解字善?
善的组词是什么呢?
善良、善待、慈善、善事、善类、善后、积善、善心、善举、伪善、行善、善终、善于、善本、不善、善行、善处、面善
1 别看他长得丑陋,心地却很善良。
2 他为人善良,时常接济一些穷苦的人。
3 他的凶恶反衬出她的善良。
4 这部长篇故事里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受人尊敬的母亲。
善良、善待、慈善、善事、善类、善后、积善、善心、善举、伪善、行善、善终、善于、
“善”,普通话读音为shàn,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善”的基本含义为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如善良、善心;引申含义为好的行为、品质,如行善、惩恶扬善。
在日常使用中,“善”也常做动词,表示赞许,如善颂善祷。
善组词
善良
善良[shàn liáng]
释义
纯真温厚,没有恶意
善变
善变[shàn biàn]
释义
1.易变;多变。 2.方言。轻易。
善心
善心[shàn xīn]
释义
好心;善良的心意
善意
善意[shàn yì]
释义
容易产生猜测
善类
善类[shàn lèi]
释义
善良的人;有德之士。
善行
善行[shàn xíng]
释义
1.慷慨的捐献 2.使人免受折磨、惩罚或痛苦的仁慈行为
善组词:善心,善待,善意,善恶,择善而从,彰善瘅恶,循循善诱,慈善,伪善,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善罢甘休,善男信女,善始善终,善意,知人善任,善良,完善,多多益善,乏善可陈,善待,多愁善感,从善如流,日臻完善,明眸善睐,骁勇善战,尽善尽美,至善至美,善良,积善,良善。
善良,善变,善意。
4. 他收养了很多弃婴,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5. 那小伙子经常会为路上的小动物制造新家,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6. 在那个小而美的村庄里,所有的人都散发着善良的气息。
善的组词:
友善,善良,改善,善待,面善,伪善
善感,伐善,善变,妥善,善处,善战
善:
形容词
(1)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2) 同本义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3)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说文解字善?
善,汉语常用字,读作shàn,最早见于金文。
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
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
善,会意字。
甲骨文里没有此字,最早发现的要算是周代中期“克簋( guǐ, 读鬼,古代盛食物的圆口两耳的食具)”里的“善”了。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善”“善”的形体,是上面一只“羊”,下面两个“言”,而这只羊的颈上,系着一个绳套。
是周代晚期“毛公鼎”里的“善”,羊脖子上的绳套取消了。
“善”在战国文字中,异体很多;齐、三晋等系的“善”字变化也很多。
这些异体字在秦始皇“书同文”的政令下,均被淘汰。
秦代小篆的构形和金文一样,都是上从“羊”,下从二“言”。
两个“言”字并列,这个古字音dàn,读淡,是“争说”“竟说”之意(见《广韵》)。
从全字的结体来看,以“羊”表意,以“二言”(dàn)表音, 有人人称道(争说)“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
把“羊”下面的二言省剩一“言”。到了隶书阶段,字的下部形体起了很大的讹变。楷书继承了这种讹变的形体,发展成今天的“善”字。
善的古义和今意分别是什么?
善。
古义
1.善良,美好。《孟子 公孙丑上》:“禹闻善言则拜。”
2.好事,好的行为。《荀子 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友好,亲善。《左忠毅公逸事》:“余忠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
4.擅长,善于。《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5.赞许,以为好。《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6.爱惜。《荀子 强国》:“善日者王,善时者霸。”
7.表示同意的答应之词。《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8.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庄子 养生主》:“善刀而藏之。”
9.姓。
今义
1。闪亮,品质或言行好。
2.好点行为、品质,跟“恶”相对。
3.交好,和好。
4.高明的,良好的。
5.长于,能做好。
6.爱,容易。
如何理解善?
《易经》的坤卦文言中有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说凡是积德行善做好事的人家,必然留给子孙许多泽福,会有很多庆贺的事情;而多行不善,做恶事的人家,给子孙带来的是恶果,是灾难。
佛家也有一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两句话都告诫人们,积德行善是人生要做的头等大事,来不得半点疏忽,要想有福报,好运连连。而我们常说的善,其实是三种,只有理解透彻,才真正体会到易经坤卦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