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环境 射干适宜生长于光照充足、湿润的荒坡、旷地、沟谷或荆棘丛中,其生长的土壤需要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的沙质壤土,作为一种耐旱、耐寒的植物,射干既能适应干燥环境,又不耐积水。
种植技术
-
选地与整地 选用地势高而干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向阳的山地进行种植,需避开低洼积水地、盐碱地或有线虫病的土地,整地时,需施用足底肥,每667㎡施腐熟的人畜粪250kg、饼肥50kg、复合肥30kg及磷酸钙20kg,翻地后,耙平做高20cm、宽1.2米的畦,并开30cm宽的沟以利排水。
-
种植方法 (1) 根状茎繁殖 选择秋季采挖时无病虫害、色泽鲜黄的根状茎作为种植材料,将根状茎按自然分枝切断,每段带有1-2个根芽和部分根须,适合早春或秋季与收获同期栽种,在整地耙细的高畦上,按行距25cm、株距20cm,挖15cm深的穴,每穴栽种2个,间距6cm,芽头向上,填土压紧,栽种后约10天即可出苗,若根芽呈绿色可露于表面,若呈白色则需用土掩埋,每667㎡可分种3335-4002㎡。
(2)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可采用留种与采种、种子处理、播种等方法。 ① 留种与采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2年生作留种地,并加强管理,9-10月,当果壳变黄且将要裂口时,将种子采收并晾干脱粒。 ② 种子处理:将脱粒种子摊放在簸箕内,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外皮水分,将种子与湿沙按1:5比例混合堆积储藏,经处理种子发芽快、发芽率可高达80%以上,种子寿命为2年。 ③ 播种:可采用分育苗和直播两种方法。 (3) 排花管理 无性繁殖的当年开花结果,种子繁殖的可在2年开花,射干花期较长,开花结果多,消耗养分较大,除留种者外,一律在抽薹时摘除花蕾,建议选用晴朗早晨进行摘蕾,待露水干燥后操作,并分期分株摘除。
栽培管理
-
中耕除草 春季出苗后需勤进行中耕除草及松土操作,每年需进行3-5次,其中春、秋各2次,冬季1次,6月封行的2年生植株仅需拔草,不允许松土,但需及时培土以防倒伏和影响产量。
-
追肥与排灌 射干喜肥,每年春、秋、冬三季需施用人畜粪150kg、饼肥50kg及一袋嘉美红利和8-10kg赢利,射干耐旱,但需注意防涝,雨水过多时需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出苗期和定苗期需适量灌水,保持田间湿润,苗高10cm后可不用灌水,若遇久晴不雨,可采用清粪水浇施。
射干与桔梗的区别
-
科属不同 射干属鸢尾科,桔梗属桔梗科。
-
形态特征不同 射干叶互生,嵌迭状排列,剑形叶片,长20-60cm,宽2-4cm,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无中脉,花序叉状分枝,花梗细,花序分枝处包有膜质苞片,苞片披针形或卵圆形,花橙红色,散有紫褐色斑点,花药条形,外向开裂,花期6-8月,果期7-9月。
桔梗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毛或有短毛,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5-3.5cm,花序单朵或数朵集成假总状花序,或分枝成圆锥花序,花萼钟状五裂片,被白粉,裂片三角形或狭三角形,蒴果球状或倒卵形,直径约1cm,花期7-9月。
射干播种时间和方法
播种时间和方法 射干种子繁殖可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播种时期因露地和地膜覆盖而有所不同。
① 露地直播 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秋播在9-10月,一般采用沟播或点播方法,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25cm×30cm开沟定穴,沟深5cm左右,每穴施入土杂肥,盖细土2cm,播入催过芽种子5-6粒,亩用种量2-3kg,播后20天即可出苗。
② 露地育苗 春播于3月,秋播于9-10月,播前需浇透水并待干,按行距20cm横向开沟,深6cm,播幅宽10cm,亩用种量8-10kg,可采用条播或点播方法。
③ 增温育苗 可利用塑料小拱棚增温,使播种时间提前,种子需混沙贮藏裂口后播入苗床,覆盖薄土,每天早晚喷洒温水,1周后即可出苗,到3月中旬可移至大田。
补充说明:
- 适宜播期为6月7日至10日,可采用麦垄套种或贴茬直播。
- 亩施专用复合肥35-50kg作种肥,亩追施氮肥10-15kg。
- 浇好灌浆水,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及时中耕锄草。
射干与黄花的区别
-
外观 射干芍药的花色以红、紫、白为主,花瓣较窄,花形优美;黄花芍药的花色以黄色为主,花瓣较宽,花形稍粗。
-
花期 射干芍药花期较短,5月至6月开花;黄花芍药花期较长,可在5月至7月开花,有时还会在秋季重开花。
-
生态环境 射干芍药适生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或丘陵;黄花芍药则更适合湿润的山地或溪边生长。
射干与黄花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花色、分布范围及植物学分类,射干属马钱科下的射干属,而黄花射干属菊科下的射干属,两者皆为芍药属植物,但在外观特征、分布区域及分类学上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