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是一种什么样的鱼?您知道吗?

17分钟前阅读1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5786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515728
  • 回复0
楼主

黄颡鱼,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公灵、黄牯头、湖北利川区域内称为黄角丁、黄辣丁、黄腊丁、黄骨聪、昂公鱼、葛格燕、黄骨鱼、黄丫头、黄鸭叫等,广泛分布在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以喜附浅滩生活的江河、湖泊为居所,白天潜伏暗处,夜间活跃觅食,体长123-143mm,食性多样,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等,4-5月产卵,育雏期亲鱼具有挖掘洞穴并守护后代的习性,雄鱼有筑巢行为,生长期具有掘坑筑巢习性。

  1. 长度:体长在123-143mm之间,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连续的黑色条纹。
  2. 牙齿: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
  3. 眼:头部两侧较大,眼间隔略隆起,视力敏锐,上颌须较长,延伸至胸鳍基部之后,上颌须最远可到达尾鳍基部。
  4. 腹鳍:胸鳍为硬刺状,上缘有锯齿,前端至吻端较后端小,胸鳍尖部呈扇形,末端近腹鳍。
  5. 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为与臀鳍相对位置,顶部较臀鳍更为突出。
  6. 体型:体形细长,似钓鱼竿状,整体上侧扁平,下侧稍侧扁,特点是头部较大且扁平,吻略向前倾,口裂较大,一般情况下牙齿数量少,尾鳍的鳍条数与体型比例接近。
  7. 呼吸方式:成年黄颡鱼呼吸系统较其他鱼类更为独特,通过鼻须进行气体交换,且上颌须非常长,将喙内壁表面的微生物吸入鼻孔。
  8. 生殖习性:繁殖季节为4-5月,此时雄鱼会在水面挖洞作为巢穴,并在此期间负责守护蛋穴,亲鱼拥有护仔习性,将在巢穴周围铺上防水布,阻止其它鱼类进入卵巢,并设置标记,一旦发现卵巢中有异物或者被侵犯,便会发出警告信号。
  9. 形态特点:除上述特征外,黄颡鱼还具有以下特性:
  • 主食:以底栖小型动物、小虾、水生昆虫为主。
  • 生活习性:在静水或缓流中活动,昼夜均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湖水底层,受环境影响,其对水质要求较高,对食物来源的选择较为严格。
  • 水生习性:游泳速度较快,特别是在水位较低的地方游动迅速,而当水位上升时,便沉入水中。
  • 捕食特性:喜欢吃鱼类、虾类、螺蛳和其他水生动物,尤其偏爱泥鳅、田螺、螃蟹等软体动物和鱼类。
  • 社交习性:黄颡鱼是社会性动物,群体性强,成员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群体内会出现守卫捕食行为,为保护领地和防止外来入侵物种造成威胁。

黄颡鱼是一种体型细长、捕食能力强、适应性好、食性和繁殖习性的鱼类,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态习性备受人类喜爱,了解黄颡鱼的生物特性和食谱需求有助于提高它们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地位,同时也对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0
回帖

黄颡鱼是一种什么样的鱼?您知道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