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野生的黄花鱼那么贵?

3小时前 (17:54:35)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6952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539054
  • 回复0
楼主

为什么野生的黄花鱼那么贵?

野生的黄花鱼之所以那么贵,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生长环境相对良好,具有高度纯度和天然品质。相比之下,人工栽种的黄花鱼存在着被污染、生长速度过快等问题,且难以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

此外,野生的黄花鱼资源相对有限,而其又是人们食用的重要海产品之一,因此需求量大且S场供应不足,自然价格也就水涨船高。

最后,限制捕捞数量和保护野生生态环境也是导致野生黄花鱼价格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因为野生的黄花鱼生长缓慢,但是S场的需求量却很大。通常2年可长到1斤左右,但随后长速放缓,越长越慢,2斤重的3-5年,5斤重的需要8-10年,10斤以上的需要20-30年。

目前野生大黄鱼为什么这么贵?

其实野生大黄鱼这么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营养价值高

大黄鱼味道鲜美,跟鲫鱼、武昌鱼、鲶鱼、草鱼和鲢鱼相比,味道要好很多,加上它的营养价值更是丰富,是不可多得的营养佳品,等同于海参、燕窝,因此,大黄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2.数量稀少

野生大黄鱼,曾贵为东海渔场“四大海产”之首,上世纪60年代,大黄鱼是东海十分常见的海鲜,每年都能形成鱼汛,但随着人们的大量捕捞,此后20年间,野生大黄鱼踪迹难觅,至今形不成鱼汛。偶有渔民捕获大规格的野生大黄鱼,备受消费者追捧,成交价最高达十余万元。

3.需求较大

江浙一带做生意的朋友都流行吃野生大黄鱼,将大黄鱼称为是“发财鱼”,吃了它能带来好运,例如“年饭”和“高级宴会”,大黄鱼这道菜必不可少,他们对野生大黄鱼的需求量很大,而野生大黄鱼又非常稀罕,供不应求,自然就水涨船高,价格一度飙升。

4.生长条件苛刻

野生大黄鱼的确比较稀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该鱼的生长条件十分地苛刻,一不小心就会死亡,所以在IUCN之中,也是属于极危物种。但是大黄鱼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与小黄鱼、带鱼墨鱼等被列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野生大黄鱼是一种非常珍贵、稀有的鱼类,由于其数量非常有限,而且生长速度缓慢,因此价格相对较高。此外,野生大黄鱼在S场上的需求也很高,导致其价格不断上涨。

此外,野生大黄鱼作为一种高档食材,其消费群体相对较小,这也导致了其价格较高。因此,野生大黄鱼之所以贵,主要是由于其数量稀少、S场需求大以及其烹饪难度较高所导致的。

导致野生大黄鱼价格昂贵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是野生大黄鱼非常稀少,资源濒临枯竭;

其二是野生大黄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其三是野生大黄鱼的营养丰富,鱼鳔可制成闻名遐迩的黄鱼胶。

1. 野生大黄鱼的数量稀少:野生大黄鱼数量却十分有限,能够采购到的数量非常稀少,由此推动了价格的不断攀升。

2. 鱼体优质:野生大黄鱼在生长环境中受到了许多自然的保护,鱼肉的营养成分更加丰富,质量更佳,口感更好。

3. 营养丰富:野生大黄鱼属于深海鱼类,肉质肥厚,肉质中含有丰富的DHA,EPA等有益的营养元素,并且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可谓是身体的良心食材。

4. 需要远洋抓捕:野生大黄鱼是深海鱼,捕捞难度大,需要渔工前往远洋捕捉,捕获成本就高。

显然是资本的力量,我们在S场上能买到的基本都是3-5两或者是5-7两这两个规格的大黄鱼,7-9两规格的已经是少之又少了,斤级以上的野生大黄鱼在S场上更是买不到。

这是因为斤级以上的野生大黄鱼被捕获之后就会被一些海鲜商人所收购,然后形成S场垄断,造成野生大黄鱼稀少的“假象”,给消费者传达错误信息,让消费者为高价买单。

资本用钱截胡了大家本来可以低价享受的优质海鲜产品。

为什么宁波野生的大黄鱼这么贵?

宁波的野生大黄鱼之所以那么贵,主要是因为数量太少了,“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商家们夸张的炒作宣传,卖的价格就更高了,动不动就几千元上万元一斤。

为什么野生的黄花鱼那么贵?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和小黄鱼、带鱼、乌贼合称为我国的“四大海产”,曾经辉煌一时。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东海渔民捕捞的大黄鱼根本就吃不完。最便宜的时候,一斤大黄鱼只卖1角4分钱,两只鸡蛋就能换上一斤上好的大黄鱼。

当时没有冰库,捕捞上来的大黄鱼无法保存,当地政府就动员群众去吃大黄鱼。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小个头的大黄鱼在滩头堆积腐烂,最后被当作肥料。如今,这种场景再也看不到了,辉煌一时的大黄鱼产业已经永远成为了历史。

大黄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濒危的?敲罟作业是首要原因

2016年,经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综合评估,中国的大黄鱼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定级为极危(CR),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历史原因的。

纵观大黄鱼的渔业史不难发现,导致野生大黄鱼种群资源濒危的原因基本都是人为因素,其中“敲罟作业”无疑是送大黄鱼“上路”的终极大杀器。

敲罟作业的源头是广东潮汕地区,1954年敲罟作业的方式传到福建,之后又传到温州等地。由于这种方式获得的产量极高,很快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推广起来。

这种捕鱼方式很快就对大黄鱼的种群资源造成了致命打击。从1966~1976年,东海的大黄鱼捕捞产量全部都超过了12万吨,这种捕捞强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野生资源所能够承受的水平。

为什么野生的黄花鱼那么贵?

1974年春天,浙江全S有2000多对机动帆船到所谓的“中央渔场”围捕越冬的大黄鱼,在渔船的“层层围剿”之下,大黄鱼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64.6%,猛增到16.81万吨,这也是我国渔业史上大黄鱼产量最高的一年。

但是从此以后,东海的大黄鱼数量就开始急剧下降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野生大黄鱼产量只能达到2000吨左右,只占渔业巅峰时期的1%。

为什么野生的黄花鱼那么贵?

▲▲1956~1986年我国大黄鱼的捕捞产量变化折线图。由图可见,1974年的大黄鱼产量最高,此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眼看着野生的大黄鱼就要被捕绝了,幸好在1985年国内的专家成功突破了大黄鱼的人工繁育技术,人工养殖的大黄鱼开始兴盛起来。但是养殖产量并不理想,从1994~2004年浙江东部海区大黄鱼的产量最高只有9322吨,最低的只有1153吨,产量无法保持稳定,存在明显的“瓶颈”问题。

何为敲罟作业?敲罟作业对大黄鱼有什么危害?

大黄鱼属于石首鱼科的鱼类,顾名思义,在大黄鱼的头部有两块用来保持平衡的耳石。 耳石上的纹路类似于树木的年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这也是科研上用来鉴定大黄鱼年龄的重要指标。

▲▲耳石(otolith)的位置及结构。

▲▲不同鱼类耳石的结构是不同的,但基本功能都是相同的。

另外,大黄鱼在繁殖洄游的时候,会成群结队地在水面发出“嘎嘎嘎”的叫声,这种声音是大黄鱼通过肌肉拍打鱼鳔发出的响声。有经验的老渔民会通过这种叫声来确定大黄鱼繁殖区的具体方位,从而实现“精准打击”。

研究发现,大黄鱼的这种叫声具有种间通讯功能,能够使鱼群快速集结。人们就利用这种声波特点研制出了吸引大黄鱼的声呐,效果出奇的好。这种声呐诱捕方式加上敲罟作业,简直成了大黄鱼的“噩梦”。

▲▲敲罟作业

敲罟作业是利用声学原理而研发出的捕鱼方式,一般流程是:首先由两艘大渔船张好网,接着再用二十几条小渔船在大船的前方围成半圆圈。每个小船里乘坐3个人,其中一人负责划桨,另外两个人使劲敲打绑在船上的竹竿,大黄鱼的耳石就会随着声波出现共振现象,从而导致成片的大黄鱼集体晕厥。

这种方式利用了大黄鱼在生理构造上的弱点,“大小通吃”,一网打尽,属于典型的绝户网。至于敲罟法对大黄鱼种群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是在繁殖期捕捞,很多大黄鱼还没来得及产卵就被捞走了,很不利于后代的种群恢复。

如今的大黄鱼有多贵?野生的和养殖的不在一个档次上

官井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最大的大黄鱼繁殖保护基地,但最近几年都有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大黄鱼的规格小龄化、幼龄化现象很普遍,种群恢复现状并不太理想。另一边,人工养殖的大黄鱼也面临着性早熟、品质退化以及发病率升高等问题。

野生的大黄鱼非常少见,有时候捕上来一条渔民都要高兴大半天。在2019年年初,舟山的一位渔民捕获了一条1.85公斤重的野生大王鱼,全长65公分,上岸后马上就被商家以1万元的价格收购了。

一般情况下,野生大黄鱼的S场价格和规格大小是呈正相关的,简单来说就是越大越值钱。1斤8两以上的大黄鱼价格超过1000元/斤;如果重量在2斤左右,每斤售价在1500~1600元之间;重量超过2斤的大黄鱼,S场售价在3000元/斤以上。

不过,养殖的大黄鱼就廉价得多了。在福建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的收购价在13~20元/斤左右。一斤以下的大黄鱼价格一般不会超过15元一斤,1.2~1.4斤的大规格大黄鱼能卖到20~23元一斤,这个价位还是比较亲民的。(注:数据来自中国水产养殖网)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吃了黄鱼肉,既不会长寿,也不可能治病,只不过正宗东海黄鱼是全身金黄色的,煮烧前要撕去黄鱼头顶的一块皮,不撕去这皮黄鱼烧了后很多腥味,烧了后用筷一夹一粒粒的菱形状,可以说没有鱼骨刺,味美。不过现在为什么会卖到这么高价搞不清楚,可能这种鱼是金黄色的,有一种吉祥兆的缘故吧!不过黄鱼肚里面有一鱼胶听说是产妇吃了会增加奶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鱼胶口感有点滑并带有一点腥苦味,没有其它什么味道,不喜欢吃鱼胶的人洗的时候直接扔掉了。黄鱼做法最好吃的是二种方式一是咸菜烧黄鱼,二是咸菜黄鱼汤

余幼时还未大跃进,在老家宁海,一切还是旧时江南生活。那个时代黄鱼是便宜的珍品。说是珍品,因为黄鱼在老家能上婚宴,而当时带鱼就没有这个资格。低鱼一等。为何便宜,我想是享受落后之福。当年鱼港边没公路,铁路。更没有制冷设备。这一船一船大鱼出海,只能肩挑到X城销售。小小X城,粥多僧少,大黄鱼再珍贵也得便宜。宁海流行大黄鱼烧米面。叫黄鱼汤面。米面就是同老妈米线,遵义羊肉粉的米线,粉是一回事。这黄鱼汤面真是海鲜粉一绝。汤鲜肉嫩面滑葱绿。再加浙江人最推崇吊鲜佐料——山笋与雪里蕻咸菜。就进入“一绝”的境界了。后来第一次听说黄鱼贵了是在三年困难时代。那时人人肚子饿。大概饿了允许分自留地吧。有一天,在我家住的上海外滩附近弄堂中悄悄传言,外虹桥有乡下人摇小船来卖山芋南瓜了。于是居民纷纷拿米袋去河边采购自留地产品(自留地解决了吃饭问题)。当年也是一切向钱看的。没有粮票肉票,在饭店里花高价也能吃到肉和饭,当年上海人称上高级饭店,这比今天上五星级饭店还上档次。有囊中羞涩馋嘴S民只能在窗外围观,画饼充饥。一日见一老农民在喝酒吃饭,菜是一盆红烧大黄鱼。见S民围观,顿生明星感觉。骄傲地对观众说:“有什么好看的,二只大南瓜”。就是说当年上海饭店一盆红烧大黄鱼,等于黒S二只大南瓜的价钱。第二次听说黄鱼贵了。主要原因是交通发达了。冷藏车可把黄鱼带鱼运到全国各地。于是僧多粥少。黄鱼涨价情理之中。还有80年代老家人说,现在敲梆捉鱼。利用声波震死大小黄鱼。这敲梆就是给黄鱼放原子弹,黄鱼遭遇灭顶之灾,不贵才怪。吾辈看来与“黄鱼汤面”无缘了。

小编大概没有吃过野生大黄鱼,不是就宁波野生大黄鱼好吃,哪里野生的大黄鱼都好吃,不过那叫一个贵,不过本人建议啊,是建议,土豪除外,吃仿野生的,味道差不了太多,还便宜,大概就是养殖的三倍价格。





去年夏天我在舟山东极岛外海度假旅游时有幸品尝过它,野生大黄鱼资源在东海外海几座小岛周边其实并没有特别稀缺,基本上渔船隔三差五能捕到几尾,夹杂在其他鱼获里面。在那边一饭店偶遇一船老大,喝了几杯酒熟悉了,知道他那时不时能捕到大黄鱼,就让他只要都给我留着,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看日出,跑步,六点多到码头,打电话给船老大,登船选鱼,直接送到常去饭店的冰柜里,中午或晚上让老板给我加工。以 大约半斤到七八两左右的大黄鱼居多,超过一斤的就特别少,价格给的500-600元一斤算,我一直都没还价,毕竟知道在南京酒店都是两千+一斤,还没这新鲜。渔民其实蛮好打交道,只要你对他诚恳,直爽,之后只要有大黄鱼他都会给我留着,别人出价再高也不会卖掉,临走的时候我还特地打电话告诉他一声之后不要给我留了 口感:野生大黄鱼说实话凭啥那么贵,一个是资源稀缺,即使舟山也不多见,二是口感绝佳!!!我并不喜欢吃鱼,但第一次吃到大黄鱼我就喜爱上了,鱼肉真正的入口即化,不需要任何调料清蒸就足够,鱼骨都是酥的,完全不用担心鱼刺,另外上分量的大黄鱼体内会有鱼胶,鱼胶,非常棒的味道。

为什么野生的黄花鱼那么贵?

1. 生活环境:野生黄花鱼大多生活在 2500 米以下的深海区域,这些区域环境相对较恶劣,捕捞难度大。深海鱼需要花费更多的能量来维持生活,因此它们的肉质更加鲜美,营养价值更高。

2. 过度捕捞:野生黄花鱼口感和营养价值都很不错,长期以来受到人们追捧。但由于过度捕捞,野生黄花鱼资源已经变得非常稀少,供应量减少,导致价格上涨。

3. 生长速度慢:野生黄花鱼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数量有限。而人工养殖的黄花鱼生长速度较快,供应量较大,价格相对较低。

4. 营养价值高:野生黄花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核黄素、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相较于人工养殖的黄花鱼,野生黄花鱼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更胜一筹。

5. 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很多鱼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野生黄花鱼生存环境受到污染,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6. 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鲜类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野生黄花鱼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追捧,S场需求旺盛。

所以,野生黄花鱼之所以贵,主要是因为其生活环境、生长速度、营养价值、过度捕捞、工业污染和消费需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确保野生黄花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捕捞、加强生态保护等。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黄花鱼时,也应关注其来源和品质,尽量选择合法、环保的野生黄花鱼。

野生大黄鱼和东星斑哪个贵?

野生大黄鱼贵。

野生大黄鱼价格在3000元/斤以上,是中国东海野生鱼中的高富帅,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大黄鱼从全国人民餐桌上的常见鱼类逐渐变为了珍稀濒危的物种。真正的野生大黄鱼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一鱼难求,在S场上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野生东星斑价格在400元/斤左右,因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星斑”,原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或东南亚海域。

0
回帖

为什么野生的黄花鱼那么贵?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