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便常规样本采集:标本务必新鲜,防止干燥影响化验结果,当病儿在排便后立即使用竹签取一拇指大小的大便碎片(要求清洁卫生)放入干净的硬纸盒内,如有腹泻情况,应将大便置于不含水分的容器中进行标本采集,提取样本数量需适中,过少会因个体差异而影响检测结果。
(2)大便隐血标本采集:此过程主要针对确定病儿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问题,为了减少假阳性反应的发生,建议病儿在发病前连续三天禁止食用肉类、肝脏、血液等可能刺激肠道、引起出血的食物,并严格控制摄入富含铁质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含有铁质药物等,以保证标本质量,样本采集应在室温维持在36-37摄氏度之间,在短时间内将其送至医院,通常可在冷箱或保温容器中进行操作,有利于保存标本的有效性,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选取粪便中具有脓血和黏液部分的部分,若能成功采到含毛蚴的分泌物,显示阴性反应的可能性较大。
(3)检查阿米巴痢疾原虫标本采集:采集新鲜的大便后,需要尽快并固定于无菌容器中送至医院,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6-37摄氏度,以确保组织仍处于活性状态,以便能在较低温度下检测其存在,当病人排出暗红色、淡黄色或深棕色带脓、鲜血样黏液的大便时,应选择未受污染且黏液较多的部位作为样本进行培养,否则即便样品本身为阳性,标本处理不当也极有可能转阴。
(4)大便培养致病菌标本采集:病人的粪便样本在采后必须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避免因细胞外流动性减慢或抑制导致实验结果发生偏差,通常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对采集的粪便样本进行彻底的消毒,然后迅速冷却,然后送至实验室的微生物培养箱中,置放至少48小时,在这一阶段,通过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判断出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的存在,从而准确地识别出致病菌类型,有助于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病人体内的粪便样本,采后应及时送至医院进行细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