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学生的手指灵活度和协调性,了解并熟悉儿歌中的手指形象。
- 培养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各种动作和手势进行玩手指游戏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 通过手指游戏实践,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手指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性行为,防止因不当操作导致的手指伤害。
活动准备: 儿歌图标一张;卡通手偶若干。
活动过程:
开场热身: (教师扮演神秘角色)引出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行一次特别的手指游戏实训活动,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手指游戏吗?让我们一起用手来做个小游戏吧!”
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念儿歌一遍。 (2)讲解儿歌中的手指代表物:分别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详细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与孩子们讨论儿歌中描述的各种手势,鼓励他们用手指模仿儿歌内容。
分组游戏体验:
- 创意涂鸦:将儿歌中的图像(如五根手指或卡通角色)放在纸上,每个小组画出自己的想象画面,并让全班分享。
- 手指舞蹈表演:由孩子们选取喜欢的动作,如舞动手指唱歌、模仿儿歌旋律跳舞等,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肢体协调能力。
家庭参与与亲子互动:
- 制定并实施亲子手指游戏,如"单手接球"、"手指丢飞盘"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到游戏中来,增强亲子关系。
- 合唱歌曲《小妞妞来看戏》,并在手指游戏结束后一起跳进游戏场景,加深体验和回忆。
展示和评价: 邀请几对家庭带来手指游戏现场演示,观察他们是如何运用手指进行游戏的,以及每个人的手法和效果,进行评判和鼓励。
结束语: 总结这次手指游戏实训活动的主要收获和体会,强调安全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性,提醒孩子们在玩手指游戏时要注意手部保护,同时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手部的活力和灵活性。
手指游戏实训活动案例设计:可爱手指乐园 活动背景: 为了加强小学生对手指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本课程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开设,以趣味性强、互动性强、具有挑战性的手指游戏为主线,融合儿歌教育,通过观察和模仿儿歌中的形象和动作,引导孩子学习和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教学目标:
- 认识和熟悉儿歌中的手指形象,了解其象征意义。
- 练习运用手指动作和手势进行玩手指游戏,提升手指协调性和想象力。
- 感受手指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好奇心和积极性。
- 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手指潜能,养成爱护手指的良好习惯。
- 提高日常生活中的手指操作能力,建立自信。
活动流程:
-
导入阶段(10分钟)
- 教师播放儿歌背景音乐,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 老师结合儿歌内容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回忆儿歌描绘的各种手指形象。
- 根据问题,师生共同创设一个小游戏情境,如"找到隐藏的字母"、"猜物品名称"等,增加游戏趣味性。
-
学习儿歌内容阶段(15-20分钟)
- 教师朗诵儿歌内容,并引导孩子们用手指模仿儿歌中的手势。
- 学生分组进行儿歌表演,例如在《小手小手拍拍》游戏中,大家围成圆圈,通过手掌的动作展示五指和卡通人物的形象,以此丰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
家庭参与与亲子互动阶段(20-25分钟)
- 设计一些亲子手指游戏,如"单手接球"、“手指丢飞盘”等活动,家长们与孩子一同参加。
- 在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游戏道具,如废旧纸板、彩带等,以便在实际游戏中使用,进一步强化游戏的情境性和互动性。
-
展示与评价阶段(10分钟)
- 邀请几个家庭代表分享他们在手指游戏中使用的技巧和亮点,展示他们在模仿儿歌手势和展示过程中的智慧和勇气。
- 对其他同学的手指技巧和表现进行评析,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努力。
- 教师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玩手指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锻炼手指技巧和身心健康的手段。
-
结束语阶段(10分钟)
- 总结整个手指游戏实训活动的收获,强调安全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性,强调孩子们在玩手指游戏时应注重手部保护。
- 向孩子们发出倡议,希望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护和保养双手,充分展现自己的手指特长和潜力。
这次手指游戏实训活动旨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享受指尖游戏乐趣的同时,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手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效能感,希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孩子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