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玩《全战三国》时都喜欢用刘备,为什么到了中国玩家这里喜欢让刘皇叔去跳舞?
当我们看到英俊的刘备英姿飒爽地站在战场上,穿梭于江湖大陆时,是否也曾好奇:为什么这群外国游戏开发者能做出如此贴近中国文化的三国游戏?又为什么在中国玩家面前,刘备这个"大汉正统"反倒成了"炮灰"?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一群身处异国的开发者,如何才能准确还原中国人心中的三国英雄?
简单地说,制作出一个三国游戏需要经历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这些开发者要开个会,商量"这个猛男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开完会之后,一个武将在游戏中的外貌、外饰、气质、个性、态度等等要素基本就摸清楚了。
第二步,这个苦逼的原画师就要开始工作,当画完原稿之后,开发人员们还要再开几次会,等到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猛男我可以"的时候,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流程了。
第三步,画师根据草图制作更详细的概念原画,并要提供尽可能多的细节,在细化了原画之后,画师就要面对"改稿地狱":收集其他人的意见反馈,然后一点点改稿。
当画稿完成之后,被"压迫"了两个阶段的原画师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因为在这一阶段,原画师可以拿着改好的原画去手撕建模师,让建模师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出人物的3D建模。
原画师在这个阶段还要负责做出最终的渲染图,并提供人物在开心、生气和正常状态下的不同姿态图片,这些原画和建模结合起来,才是我们在游戏里看到的武将。
根据官方的说法,完成这样一个人物平均需要8天,这就意味着《全战三国》做完本体+DLC的所有64个主要人物,需要73个星期,超过一年!
回到游戏本身,国外玩家最拥戴的主公,是刘备刘皇叔,在游戏中,刘备主公的统一天下的概率竟然超过了80%。
而国外玩家最喜欢的猛将,毫无疑问是进可虎牢关退可白门楼的吕布奉先,根据统计,吕布平均一场战斗可以斩敌360人,的确是勇武无双。
外国玩家玩《全战三国》的时候,代入感还是很强的,和刘皇叔一起匡扶汉室,继承大汉正统;指挥三国第一勇将吕布征战沙场,以一敌百……哎你别说,真有那么点三国演义的味道。
相比之下,在三国的发源地中国,玩家们就"务实",或者说"心狠手辣"得多,只要能一统天下,没什么是不能卖掉的。
咱们就以外国人最喜欢的刘备举例,中国玩家是怎么"调戏"皇叔的呢?答案是"献祭送死"。
开局就让刘备一个人冲进敌营,被乱刀斩死,在刘备死后,两兄弟属性瞬间翻倍,两人砍翻一千个普通士兵基本问题不大。
这套操作最骚的地方在于,刘备在正常状态下送一次命并不会直接阵亡,而是会进入三回合的重伤状态,只要不在重伤状态再死一次,刘备等于可以无限送命,堂堂皇叔就这样沦为炮灰。
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或许这正是中国玩家对游戏的独特理解:在游戏中,"送死"不仅是一种操作,更是对游戏规则的颠覆性重构,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游戏哲学,这种玩法既符合中国玩家的"大杀特杀"游戏风格,又暗含着对"刘备"这个角色深深的"利用"和"背叛"。
《全面战争:三国》作为一款跨越文化的游戏,完美地展现了东西方在游戏理解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游戏机制上,更反映在玩家对游戏角色的态度上,或许正是这种文化差异,让这款游戏在全球S场上取得了如此成功。
这只是一个游戏的缩影,折射出东西方在文化认知和价值观上的深刻差异,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或许会在更多领域中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