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美之”的美学探求
“将欲美之”的美,究竟何解?
“美”字在这里的含义是使事物变得美丽、美好,如“美容”、“美化”等词语所示,它代表着一种使某物或某状态达到更佳状态的行动或过程。
此概念源自于《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第六》的典故。
故事中,景公打算修建长廊并加以装饰,然而在工程进行中遭遇风雨,景公与晏子一同进入长廊内饮酒,并欣赏堂上的音乐,当酒酣耳热之际,晏子唱起一首歌,歌词中流露出对自然风雨的敬畏,以及对过度装饰的反思,他的歌声和态度,让景公深感愧疚,最终决定停止酒宴、罢免工程,不再继续长廊的装饰。
这一故事传达了古人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并非单纯的外在装饰或华丽的外表,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存、顺应天意的智慧。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美”的内涵似乎发生了变化,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常常展现出强烈的“美欲”——即以自己的方式、手段来塑造或影响其他国家,对于不听命于自己的国家或个人,美国往往采取强硬手段,直至对方屈服。
以伊拉克为例,美国曾多次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影响伊拉克的局势,不仅暗杀被邀请访问的伊朗将军,还通过军事援助和冻结资产等手段来逼迫伊拉克接受其条件,这些做法不仅没有使伊拉克真正低下头来,反而引发了更大的内乱和国际社会的谴责。
美国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伊拉克的和平与稳定,还加剧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紧张,真正的“美”并非来自于外在的武力或金钱的诱惑,而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之上,只有当各国能够摒弃零和游戏的思维,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努力时,真正的“美”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美”的内涵与外延,追求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的美学境界,摒弃单纯的装饰与外在的华丽,追求内心与外在的真正和谐与美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