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到新能源汽车时,"辐射"一词常常成为非必要的焦点,许多人认为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危险的辐射,但现实却是:电动汽车的辐射水平远低于人们想象的。
辐射并非只有X射线或γ射线等高能辐射,电动汽车产生的辐射主要是低频电磁波,这种辐射与人体无害,根据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的标准,人体可以安全接触的电磁场强度为100微特斯拉(μT),而纯电动车的电磁辐射水平在.5-3μT之间,远低于安全阈值。
电动汽车的辐射主要来自电池和电机系统,这些部件的辐射强度受到严格的车辆标准限制,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是行驶还是停车,乘员暴露在电磁场中的时间都远低于致害水平,以比亚迪DM-i系列和江淮iEV4为例,这些车型的测量值均低于2μT,甚至更低。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辐射更是明显低很多,燃油车的发动机在运行时会产生高于电动车的辐射,而混合动力车的辐射主要来自发动机部分,相比之下,纯电动车的低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更为微乎其微。
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辐射强度远高于电动汽车,手机在播放视频时的辐射可达19μT,而纯电动车的辐射强度仅为2.95μT,手机的辐射甚至超过了某些纯电动车的最大值。
需要强调的是,电动汽车的辐射主要是电磁波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这种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人体对一定范围内的电磁波辐射是可以适应的。
关于新能源汽车辐射的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电动汽车在辐射安全性方面表现优异,其辐射水平远低于国际标准要求,对于那些对新能源汽车辐射有疑虑的人来说,可以通过选择低辐射的设备和保持车内通风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潜在影响。
电动汽车的辐射问题不应成为误导公众的焦点,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方面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其辐射水平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更为可控,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新能源汽车的优点,减少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