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兰是一种外形特征独特的兰花,其根状茎坚硬且粗壮,直径通常在4-6毫米,表面覆盖着光泽的、革质的鳞片状鞘,假鳞茎均匀地分布在根状茎上,间距约为1.5-3厘米,呈圆形或卵形,顶端生长出两枚线状披针形的叶子,这些叶片坚韧且质地坚硬,紧贴着假鳞茎生长。 在生长阶段,花葶、幼嫩假鳞茎和叶会从根状茎的基部附近发育而出,总状花序通常长达5-7厘米,含有2-4朵花,花瓣和萼片外观相似,宽约9-11毫米,唇瓣呈卵形,与花瓣长度相近,表面凹陷且分裂成三片,贝母兰的花期通常在5月份,生长环境偏好林边的大岩石上,海拔在170-180米之间。 香花贝母兰是一种喜温暖、湿润且半阴环境的兰花,适合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培育,在种植过程中,应选择一个避免强烈阳光直射的位置,并将种子或分株埋入土壤中,同时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定期施肥并注意空气循环是关键,细心的养护将使香花贝母兰茁壮成长,迎来绚丽的开花时刻。
上盆时间通常选择春季或秋季,花盆应具备小而深的盆口、大排水孔的盆底,底部铺上粗颗粒石子后,加入培养土,将幼苗置于盆中心,注意根部不能卷曲,填好土后需提起植株,使其能够自然生长,接着覆盖一层干净的细石子,随后浇水并置于阴凉通风处培养,一个月内需避免直接阳光照射,浇水时注意控制,避免积水,待植株发育较为稳定后,可逐渐转移至半阴凉半阳光、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培养,早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健康生长。
在浇水管理方面,需注意及时浇水但不过度,通常选择早上或傍晚进行浇水,避免午后强烈阳光直射,浇水可采用喷洒方式,不仅能保持土壤湿润,还能清洁叶片表面灰尘,水温需适中,避免与植物体温差异过大。
眼斑贝母兰(学名:Coelogyne corymbosa Lindl.)是一种外形特征独特的兰花,其根状茎粗3-4毫米,覆盖着褐色鳞片状鞘,假鳞茎密集排列,间距不到1厘米,呈圆状卵形或近菱形,顶端生长出两枚圆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叶片,质地接近革质。
花葶连同幼嫩假鳞茎和叶从根状茎的基部附近发育而出,总状花序通常含有2-4朵花,花苞片较早脱落,花瓣和萼片颜色较为洁白或略带黄绿,但唇瓣表面有4个黄色眼斑,周围环绕着橙红色斑点,花瓣与萼片等长但宽度约2.5-4毫米,唇瓣呈卵形,长度1.6-2.8厘米,宽度1.2-2.5厘米,分裂成三片。
果实呈倒卵形略带三棱,花期通常在5-7月,果期延续至次年7-11月,眼斑贝母兰生长于林间树干上或湿润岩壁上,海拔范围在130-310米之间,该物种分布于中国云南、西藏、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和缅甸等地,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