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健全)铸魂(铸造灵魂)、启智(开启心智)、润心(滋润心灵),出处:《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n\n教育被誉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正心为根本,注重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和社会治理,弘扬爱国精神,以及对“天人合一”的认知,\n\n黄帝内经指出,“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一观点强调人的生命始于物质基础的血气调节,精神意识及生命力通过血脉运行得以充盈,人体内部达到平衡状态时,身体的精气神、魂魄等才开始成熟形成,即“成人生”之时,\n\n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若缺少了灵魂的支持,就如同行走于荒野之中的人,难以凝聚人心,形成统一的精神纽带。《抱朴子内篇》强调,“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即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自身身心的灵魂,保持身心和谐,不受外界干扰,才能拥有健康,拥有智慧,\n\n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四个概念从外在实践上指明了教育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孩子的心灵品质,唤醒他们的道德自觉和智慧潜能,从而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愿景,这一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力量,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仁爱之心、胸怀天下的优秀公民,\n\n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高尚品格、坚定信念和崇高的信仰,始终秉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中华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关于修心养性的哲学思想,强调“正心正念正能量”,揭示出内心至善、人性本善、一心向善的真谛,以此为基础,推动人们探索生命意义、完善自我,追求社会公正与和平发展,\n\n教育本质在于塑造孩子的灵性觉醒,激发其良知本性,使他们明白自己是谁,能够独善其身,全心全意服务于大众,通过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和理解,培养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具备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关怀他人的优秀公民,进而助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n\n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价值观念,赋予教育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传承和实践中绽放出各自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力量,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共进,促进我国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