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战略地位,在我国现有的天然生态林中,其生态地位仅次于中国三大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呼伦贝尔林区、内蒙古鄂尔多斯林区和吉林长白山林区,占有约14万平方公里,由于地理原因,大兴安岭林区的大部分分布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总面积仅11万平方公里,分散在32个盟S林管理局所辖范围内。
- 资源分布与战略地位:大兴安岭林区涉及河流、湿地、水源涵养以及森林生态系统,这些为周边地区及整个东北乃至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生态环境保障。
- 生态功能与气候调节作用:该区域直接影响华北、东北、华东等局部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我国的气候带生物多样性与气温格局,其森林植被是东北粮食主产区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然屏障,对调节全球气候以及减轻气候变化对其人类社会的影响具有重大贡献。
- 林业经济价值:大兴安岭森林蓄积量巨大,是东北地区木材的主要供应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其特有的天然动植物资源和高寒气候,也是世界上罕见的资源宝库,对于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对外经济开发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 边境资源优势:地处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蒙古邻接,边界线长440公里,部分区域与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潜在能源、矿物燃料动力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环保价值表现在:
- 环境空气质量:大兴安岭森林覆盖率高,被誉为“天然的氧吧”,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健康,有利于提升公众生活质量。
- 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兴安岭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药物、木材、珍稀动植物等多种类型,对于保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科学研究、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深远意义。
- 地域特色风貌:大兴安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冬季的冰封雪景和秋季的绚丽色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里是亚洲最大的针阔叶原始林分布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也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从国家战略角度分析,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森林储备资源:大兴安岭作为我国天然林的主要储备区之一,随着森林资源的持续消耗和大规模采伐,保持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 气候调节功能:森林是地球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大气温度,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具有良好的气候调节作用。
- 农业及旅游业发展: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和气候条件为其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如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优质饲料和水源,推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居民就业。
- 美丽自然景观与生态保护:大兴安岭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原生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神奇的景观如“北极神柳”、“蓝莓的故乡”、“金莲花的海洋”,在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大兴安岭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对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政策,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保护,科学合理利用其自然资源,共同维护这一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