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导线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它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隧道洞内或洞外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该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角测量方法 在地面选取一系列控制点,按照一定规则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多种网状图形,通过对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的观测,结合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运用解算方法计算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随后,利用直角坐标系的正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方法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形成折线,这些控制点即为导线点,相邻折线段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为转折角,已知坐标方位角的导线边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测量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结合起算数据,计算得出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平面控制测量 为了确保隧道的正确贯通方向和施工质量,需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由于隧道场地狭窄,常采用中线或导线两种形式。
中线形式 采用中线点进行施工放样,适用于较短隧道,对距离和角度数据进行定测,通过坐标值反算得出新中线点的精确位置,若实际偏差较大,需将新点调整至正确位置。
导线形式 施工放样依靠导线测量,中线点由导线测设,该方法灵活性高,点位可选,测量工作简便,且具有多种检核方法,适用于长隧道。
洞内导线与洞外导线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洞内导线逐渐向前延伸,通常只能设立支导线或狭长形导线环;
- 导线形状取决于坑道形状,导线点的埋石顶面应比洞内地面低20-30cm,且需加设护盖、填平地面,以防受损。
常用的洞内导线形式
- 单导线:半数测回左角,半数测回右角;
- 导线环:每测一对新点(如5和5'),按两点坐标反算5-5'距离,与实测距离对比;
- 主副导线环:主导线为双线,单线为副导线,副导线仅测角不量距,通过虚线形成闭合环时,主导线在3点处可用平差角传算3-4边的方位角,之后均按此方法形成闭合环;
- 交叉导线:前进一段后每隔一定距离交叉一次,新点由两条路线换算坐标取平均值;
- 旁点闭合环:A、B为旁点,旁点闭合环一般测内角,作角度平差;旁点两侧的边长可测可不测,当存在平行导坑时,可通过横通道将正洞和导坑相连,形成导线闭合环。
隧道测量的准确性 隧道测量需要专业仪器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主要仪器包括激光测距仪、全站仪和地底雷达等,在安装这些仪器之前,需进行基线测量、设置控制点、开展地形研究及岩土力学评估等工作。

测量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隧道地质情况、引入误差的可能性、尺寸变化范围等因素,在数据记录和处理阶段,需严格遵循标准流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SP检测方法 隧道TSP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离线抽样法和在线实时监测法两种。
离线抽样法 车辆进入隧道后,采集空气中颗粒物样本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测试准确、数据可靠的优点,但样本采集周期较长,无法提供实时监测数据。
在线实时监测法 在关键位置安装粒子计数器或激光散射器等设备,对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该方法能够及时了解颗粒物浓度变化,但设备运行成本较高,且需要专业人员维护和管理。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才能更好地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隧道测量全过程 隧道测量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技术,涵盖测绘、掘进、矿业、机电及控制等多个学科知识,其全过程包括:
前期规划

- 路线设计:路线选择、图纸绘制及审核;
- 初步测量:概略测量、地质勘察及设备查看等;
- 攻坚方案设计: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攻坚工法及施工方案。
中期把握
- 准备工作:确定施工位置、调整路线及掌握施工现状;
- 掘进测量:预备工作、掘进状况及掘进质量等数据采集;
- 测试检验:设备安装、施工环境测试及施工质量检验等。
后期维护
- 维护工作:完成施工质量检验及修正施工状况;
- 成果验收:确认施工质量,完成施工成果验收;
- 数据处理:系统处理采集的数据,以供正式使用。
隧道工程测量 隧道工程属于地下建筑工程,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 地面建立平面与高程的施工控制网;
- 将地面上的坐标、方向和高程传递到地下,开展联系测量;
- 地下进行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
- 根据地下控制点进行施工放样,指导隧道工程的正确开挖、衬砌和施工及绘制各种测绘图件;
- 对隧道细部进行安装测量;
- 进行竣工测量。
通过以上方法和流程,隧道工程的测量工作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支持,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