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缩过程:空调压缩机启动后,内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被吸入压缩机内部,经过一系列的压缩动作,使制冷剂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加,气压升高,随着压缩压力的持续上升,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体积增大,温度随之下降,最终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压缩机。
-
冷却过程:高效可靠的压缩机完成压缩任务后,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冷凝器主要由换热片、毛细管、翅片或其他结构组成的散热设备,利用内部制冷剂自身的汽化吸热作用,导致制冷剂蒸汽变成液态并放出热量,冷凝器温度逐步降低,气态制冷剂(如氟利昂)从汽化过程中产生的饱和蒸汽转变为液态,由于冷凝器环境较高,其温度较低,液体冷却剂很快变为液态,制冷剂蒸发速度大大加快,形成了汽化-液化-蒸发的连续周期循环。
-
节流过程:制冷剂经过膨胀器的加热后,在节流阀门的作用下,压力降低并温度升高,蒸发变为气态,制冷剂蒸气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换,蒸发出来的大量制冷剂热气逐渐带走热量,使得蒸发器温度逐渐下降,这一过程为循环不断地补充新的制冷剂,维持制冷效果稳定。
-
吸热过程:蒸发器液态制冷剂再次流入蒸发器,由于冷凝器传热性能好,大部分蒸发出来的制冷剂迅速凝结成固态,由蒸发器出口进入车外,同时不断吸收车外环境(如外部空气、阳光直射)的热量,这一过程为制冷循环的一个“反向”,即“气态吸热”过程,将蒸发出来的热气重新带回车体内以保持车内温度恒定。
汽车空调制冷原理充分利用了制冷剂在汽化-液化-蒸发三个过程中的特性,通过控制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的工况,使冷暖空气的交换处于动态平衡,实现了有效地降低车内温度,保障乘客的舒适感,在整个制冷过程中,电能、天然气、燃油等多种能源被有效地消耗,减轻了汽车自重,提高了驾驶安全性,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目前S面上主流的空调使用环保型制冷剂R134a和R1234yf,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