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也要过六一儿童节?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六一装嫩大赛: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都要证明自己还是个宝宝?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朋友圈已经早早迎来了晒娃风波。妈妈专业户们拍摄着穿着华丽表演服的宝宝们,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像六月的骄阳,灿烂夺目。但是朋友圈也迎来了一群巨婴宝宝们在为自己的节日庆生。有的说今天过六一奖励自己一件礼物,有的说今天是宝宝的节日,宝宝最大。还有的为自己许了六一的愿望。场面着实好笑又尴尬。
朋友圈还迎来了一波装嫩大赛,大家有的在晒自己的童年照,有的在晒六一装嫩测试截图,调侃自己是一个智商略高的宝宝。有的还出一个可爱调皮的妆容,扮演一次六一宝宝。所以,为了过六一,大家无时无刻都在证明自己是个宝宝。
于是很多人感慨,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都想证明自己是个宝宝?
1.
作为二十多岁的人,看着喜欢过六一的朋友们,自己反而没啥感觉。觉得长大了就是长大了,没必要凑热闹。但是今天外面的气氛特别热闹,本想在图书馆看会书,却被外面欢快的音乐带着思绪万千。一首首熟悉的歌谣回荡在脑海里。
《外婆的澎湖湾》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悠闲温情的画面在脑海里浮现,外婆的模样也渐渐清晰,那时候外婆还在世,会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给我几块钱让我买好吃的,会给我系好胸前的红领巾,笑呵呵地为表演完节目的我准备可口鲜甜的西瓜解渴。如今六一儿童节早已不属于我们这代人,我也长大需要独当一面了,而外婆也离开了人世……
耳边又想起了《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叽叽喳喳写个不停……。小时候午后上课总是喜欢打瞌睡,一边还得防备老师看见。那时候我们上课总是喜欢走神,脑子里畅想着天马行空的场景。一心只想着下课后跟小伙伴疯玩,跳格子,跳皮筋,捉迷藏……
如今我们都长大了,过去简单的快乐现在却很奢侈。长大后的我们想着怎么样才能多赚一笔钱,怎样才能过地体面一点,怎样才能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2.
小时候我们拼命地想长大,可长大后才发现我们理想中长大的样子并不是这样。小时候的我们心里住着一个打怪升级的英雄梦,长大后却发现这个世界哪容许我们胡作非为。小时候我们想象着长大后的自己一定是风光无限,能力超群。长大后我们像现实妥协了,我们还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强者。
小时候,自己熟悉家乡的一切;长大后,家乡的四级只剩下冬天。小时候,拼命逃离爸妈的魔爪;长大后,只想陪父母更久一点。小时候,我们总想着快快长大;长大后,我们却想着回到童年。小时候,无忧无虑给个糖就笑,长大后,披荆斩棘受伤也不哭。小时候,以为长大后无所不知,长大后,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小时候,挥霍最多的就是时间,长大后,每分每秒都变得珍贵。小时候,期盼着王子公主的美好爱情。长大后,恋爱和婚姻里不是只有爱情。小时候,以为家人朋友会一直陪伴,长大后,明白许多路只能自己独行。
成年人过儿童节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童心不泯,永保一颗童心,活的健康,快乐,有活力,有动力。现在“六一”不仅仅是儿童的节日,也是成年人的节日,大顽童,老顽童也是神采奕奕与儿童同乐,同庆祝节日快乐。在此祝大小朋友们“六一”快乐!
成年人过儿童节的意义:
1.如果成年人过儿童节,可以让我们重温下童年的快乐。
2.如果成年人过儿童节,可以开启记忆的大门,重新开启美好的一道光。
3.如果成年人过儿童节,可以让我们这颗孤单的心,重新回顾下儿时的光阴。
4.如果成年人过儿童节,可以把烈酒变成一杯浓浓的咖啡,一直暖到你的心窝。
童年就像一杯热茶,喝了之后,回味无穷,口有余香……
我是蜂富人生,首先,感谢您的邀请,本人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
成人过儿童节,对于我这个近六十岁的人来讲,我认为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理由如下:
一、可以重温一下久久遗忘了的儿时的快乐。
二、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当下儿童的玩具、生活与过去进行比较,感受到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
三、可以通过儿童节,看着孩子们的快乐,学习他们,用童心品味快乐,让尘世的烦恼暂时离开自我。
四、通过成人儿童节,提醒自己,十多年后,我们眼前的儿童将是国家的后浪,得更加用心去培养、教育。
这就是我的看法,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