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鸿英(1860年-1937年),一位杰出的民族实业家、民国藏书家,其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市,自幼投身水产业,从事对日本的进出口业务,后开设面粉厂、机器厂、银行等金融机构。
叶鸿英早年在上海生活和发展,父亲叶丽水在沪经商,14岁时,他跟随父亲在上海市内的大昌杂货店学习技艺,历经数年磨砺,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知识和实践经验,1877年,因经营有方,他成功收购并帮助长崎开办了丰记号,深得业主赏识,这期间,他协助丰记号在朝鲜的釜山、仁川、元山等地扩大贸易,业绩显著。
1881年,叶鸿英离开丰记号,前往上海开设源润昌行,他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超前的商业策略,在全国各地开拓业务,迅速建立起庞大的国际贸易网络,1889年,他筹资数百万元,在上海创办源来号,专注发展进口贸易,以保障海外市场的稳定供应,这一举措使得源来号在当地和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资金积累随之剧增。
1895年,叶鸿英周游日本各地,深入考察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最终在长崎、神户、横滨设立联号,将源来号触角延伸至日本各大城市和地区,他还开发了生粉系列,将其作为主要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国内生粉市场前景不明朗,加之市场价格持续下滑,此举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收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源来号紧随战争形势,积极从日本进口大量的原料和半成品,包括大米、食糖、檀香木等商品,进而拓宽了国际市场,战争结束后,叶鸿英继续调整销售策略,引入中国本地食材,并且利用大连港进行物流运输,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1923年,叶鸿英在大连成立升源机器油坊,采购东北地区的大豆,再通过港口运往国内外市场,大大提升了公司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地位,此后,他被北洋政府农商部聘请为名誉顾问,不仅参与了北洋政府的各项重要经济决策,也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
1931年,叶鸿英在本市增设元兴行,并在香港设立了分号,集中管理中国南方各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的关系与合作,此时期,他在筹措公司资金、引进国外技术及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努力使公司能稳健运营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1937年2月17日,叶鸿英在上海病逝,享年77岁,他的离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凭借其卓越的企业家才能、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和卓越运营能力,他不仅推动了我国商业领域的进步与发展,而且对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