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阅队伍于1950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庆典,这是建国后的第一次全国性阅兵活动,旨在表达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烈祝贺和高度赞扬,当天下午11点,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庆祝大会正式开始,接着震撼人心的28响礼炮响彻天际,象征着祖国的崛起和强大。
1941年的11月7日,苏联红场阅兵是一次堪称全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展示出了当时苏军应对纳粹德国集中力量入侵苏联的决心和勇气,纳粹德国对苏联展开全方位的战略进攻,包括使用大规模的兵力和现代化武器在欧洲各国和南太平洋地区实施立体战役,企图迫使苏联放弃抵抗,这是一场对苏联防御体系和军事实力的严峻挑战,苏联红军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
由于苏军在二战初期遭受重创,他们在欧洲的部分区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仅有少数几个师能够在西伯利亚铁路的火车运输下集结至莫斯科,这一关键时刻,苏联内政部部长叶利钦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苏军已经准备参战!
为了确保俄国能够继续坚持下去,斯大林做出了艰难但坚定的决定:阅兵如期举行!所有受阅官兵都来自即将投身前线的红军,他们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手中携带着的是正在遭受摧残的苏军装备,无论是步枪、手枪还是大型火炮或是空中武器,所有型号的武器全部实弹上阵,在炮火轰鸣的冷寂中,这场集权政府的伟大举措彰显了对胜利的渴望与承诺。
当阅兵进行曲激昂有力地响起之时,成千上万观众翘首以盼,这一宣告意味着苏联军队虽然面临困难重重的敌情,但他们仍将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尊严与主权,犹记得,时任德国国防部长的雷马克听到俄语口号“乌拉”后震惊不已,随后立即命令旗下主力飞机进入紧急状态,试图炸毁莫斯科红场阅兵现场,由于空中天气恶劣和苏军强大的防空火力,德军未能成功达到目的,这标志着苏军取得了这场大战中的关键转折。
此次阅兵不仅展示了苏联红军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钢铁般的意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极为重要的胜利时刻,从而鼓舞着整个世界对于苏军胜利的信心和对和平事业的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受阅部队的新兵们陆续成长为威武雄浑的士兵,直至今日,每当我国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时,人们都会看到历史长河中那段闪耀光辉的历史记忆,这枚承载了百年荣耀与辉煌的“军章”,已经成为国家及人民永久的骄傲和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