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别称与特色
成都,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别称,如蓉城、锦城、芙蓉城、锦官城以及被誉为“天府之国”,这些名称背后,都蕴含着成都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芙蓉城”之名源于五代后蜀,当时孟昶在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而成都得了这个美丽的名字,锦城则是因为成都早先就有发达的织锦手工业,著名的蜀锦就是这里的产物,而锦官城的称呼,则是因为蜀汉政权重视蜀锦生产,特设锦官来保护其生产,至于“天府之国”,这个美誉最早出现在秦末汉初,形容关中地区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拥有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农业,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在经济上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经济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却有人指出,成都被指为“吸血”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却未必能带来高效的回报。
从投资回报率来看,虽然四川总体上的投资回报率为2.7,而成都只有1.4,意味着在成都投资并不一定能获得高效的回报,令人惊讶的是,四川获得的投资中,有高达60%是投到了成都,这让人不禁要问,这样的投资分配真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吗?
从创业环境来看,成都似乎并不具备企业发展的最佳环境,过去,成都的一些企业破产或垮掉,现在却又试图通过引进其他地区的优秀企业来弥补这一空缺,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几十年间,成都并未成功培育出一家本地的大型企业,这无疑让人对成都的创业环境产生质疑。
从城市规模和所占比例来看,成都的GDP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健康、是否可持续,也值得人们深思。
如何看待成都的这种发展模式呢?一个地区的发展确实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城市作为龙头,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地区的利益和需求,不能只追求龙头的壮大而忽视了龙身的存在和发展,否则,这样的发展模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四川应该反思以前的发展策略是否得当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只有这样成都才能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为人们所喜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