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前而言,可以明确说明:不犯法,根据法律,无明确规定的行为视为合法行为。
即便某游戏网站明确禁止私下买卖,淘宝网上销售相关游戏道具也不会违法,但这种行为得不到游戏官方的支持,且可能面临处罚,如没收相关物品,购买者可能会遭受损失,这种风险原则上由买方自行承担。
如果涉及虚假宣传或欺骗行为,则属于另一种情况。
Pokemon》的相关讨论:
《Pokemon》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平台,口袋妖怪需要用户自行下载并导入后才能开始玩,类似于其他游戏模拟器和游戏厅,但《Pokemon》仅限接收口袋游戏。
将其称为盗版更接近事实,可以说,它是一个擦边球产品,尽管没有收费,但即使出现**,也具有一定退路可走。
国内盗版游戏猖獗,某些公司通过山寨游戏取得了巨大的收益,即使赔偿金额高达300万元,这对山寨公司来说也只是一天的收入流水,这种情况,你如何看待?
关于山寨和侵权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
可能比你想象中轻很多。
从一起侵权案说起:
国内一家名为"有爱互娱"的手游公司未经日本版权方授权,擅自推出了改编自《海贼王》的手游,日方发现后,**了该公司。
**最终判决该山寨公司赔偿日方300万元人民币,这种赔偿金额对于山寨公司来说,相当于不到两天的收入。
就好比你被偷了一台iPhone XS,后来小偷被抓,赔偿给你一台诺基亚311,这种情况,你会有多大的心理阴影?
哔哔君没想到,山寨游戏的法律后果居然如此轻,这种情况甚至发生过不止一次!
前不久就有游戏《卧龙传说》因抄袭《炉石》而被告上法庭,索赔金额高达500万元,但最终《卧龙传说》只需赔偿33万元。
你觉得这赔偿金额是不是太少了?这一点也毫无可笑之处。
因为还有许多山寨游戏由于未被**,继续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利润。
最典型的例子是S面上泛滥的"口袋妖怪"手游,无论是《口袋妖怪重制》、《口袋妖怪复刻》还是《宠物小精灵官方版》,它们全是山寨产品。
为了规避直接抄袭风险,一些公司还改名换姓,使用如《萌宠大作战》等名称进行擦边球,这些行为仍然属山寨行径。
让我们来看这些手游有多可笑:
这款充值200元即可获得超梦的游戏;
又如,这款游戏也在变着花样让玩家掏钱。
你是不是觉得,这些粗糙又坑钱的游戏,谁能玩谁傻?
哔哔君要告诉你:送钱的人可不少!
以《宠物小精灵官方版》为例,早些年的媒体报道显示,该山寨游戏月流水高达数百万!你是不是觉得,这些玩家是不是每家都有矿?
哔哔君可以总结这些山寨厂商的套路:
-
优先选择国外且不太做大陆S场的IP(如任天堂系列);
-
开启疯狂的山寨模式;
-
如果游戏火了,被盯上了,大不了赔点钱;
-
如果游戏没火,自然也不会被版权方盯上。
正是这样思路,国内许多游戏公司都在有恃无恐地山寨。
除了山寨IP外,山寨玩法更为常见。
微信热门小游戏《欢乐球球》山寨了《Helix Jump》;
甚至连游戏广告,一些国内公司也会直接照搬国外的素材。
前段时间火的鲲系广告,源自科幻短片《利维坦》。
或许在这些厂商看来,只要能赚钱,就没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
包括自己的良心,和对创新的敬畏。
最后以一张老图做结尾,真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