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挂帅》是一部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爱好者喜爱的经典京剧作品,它于1959年根据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而来,由艺术**梅兰芳执导,于同年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该剧以北宋时期西夏进侵中原的历史背景为设定,通过杨文广与王伦的校场比武,以及穆桂英从佘太君的感召下出征的故事,展现了杨家将世代忠良、为国效力的崇高精神。 在剧中,穆桂英的形象塑造极具特色,作品细致刻画了穆桂英从家居到军阵的变化,她的服饰方面采用了丰富的道具表现手法:当"穆桂英"时,着梳大头、线尾子、点翠、水钻头面、七星额子、翎子、后换帅盔、红硬靠、云肩、后换红绣花帔、内衬素淡青褶子、绣花裙子、绣花彩裤、绣花战靴、后扎绣金女硬靠、披蟒、玉带、云肩,产子后,她的服饰更加庄重,改为风帽、软靠、红斗篷。"还乡"的场景中,她的服饰风格也发生了变化,采用了流苏、花褶子、素边裙子、彩裤等元素,四女兵的形象同样引人注目,他们着贴片子、包头巾、小额子、水钻泡子、草花、皎月色素边战裙战袄、腰巾子、薄底靴,展现出独特的军事气息。 剧中武器的运用堪称精妙。"九锤半"这一表演段落,梅兰芳运用武生无词表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将穆桂英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表演方式不仅展现了她文武兼备的英雄形象,也为剧情增添了深刻的情感张力,剧中还配有桃花马、绣荣刀等道具,特别是六道子这一道具,更是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其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六道子是一种特制的木材,既具有坚韧不拔的特质,又具备独特的纹路美感,既能作为实用的工具,也适合戏剧舞台的美学需求。 《穆桂英挂帅》在结构安排上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起部分主要通过"报警"这一场景,铺垫剧情冲突;承部分则通过"乡居"和"进京"两场景,重点描写杨家将隐退山林而未忘国家大事的内心矛盾;转部分的"比武"和"接印"两场戏,则是两股势力的直接交锋,既有身手较量,更有家国情怀的较量;合部分则通过"述旧"、"点将"和"发兵"三场戏,完成了所有矛盾的化解,最终展现了杨家将的忠良担当。 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京剧作品,《穆桂英挂帅》不仅传承了传统戏曲的精髓,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弘扬了忠诚、勇敢、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梅兰芳艺术家的崇高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剧中歌咏部分同样值得关注,李玉刚的演唱中蕴含着浓郁的英雄主义情怀,歌词内容丰富,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再现,也有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