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中兄弟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剧中宋江与各路人物义气相投,鲁智深和林冲的兄弟感情,乃至武松与武大朗的兄弟感情,也被着力描写;直至剧尾,武松独臂擒方腊后,鲁智深坐化成佛,武松出家,林冲病故,宋江哭棂;李逵、吴用、花荣以死殉宋江等等;都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我说不清楚我为什么会感动,能让我这样一个老男人感动的电视或电影,现在是找不出第二部了,看旧版我也没有这种感觉。二,剧中人物更像英雄,无论从言行或装扮上。
在新版中,各好汉的形象在紧靠原著的基础上都有所改写及美化,这一点比较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无可厚非,在言行及打扮上,新版的无疑更出众,这是无庸置疑的,张涵予版的宋江,更有大哥的气派,穿上战袍更有大将风范;新版里松武更像一个行者,鲁智深更像一樽霹雳佛,花荣更有少年英雄的气息,燕青更有浪子及才俊的风采,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更有贵人的气质,卢进义、呼延灼、关胜等人更有大将风度与气概!等等。 新版的人物更具有观赏性,让和人物更加人如其名,更生动形象!三,剧情的编排上,我想他们是花了不少的心思在里面的。
首先是第一集,入云龙公孙胜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宋江讲了“洪太尉误走天罡地煞”,这样的一个开头即忠于了原著,又巧妙合理地淡化了一些不必要的神话色彩,这样的开头很有意思,开头两头两集讲了七星聚义,再到第十五集智取生辰纲,梁山的首股主要领头势力形成;接下花和尚鲁智深和武松、杨智等人集结二龙山,再打虎将李忠和周通集结桃花山,孔氏兄弟正式登场;这几股势力便是之后梁山泊聚义的其中几股主要力量,剧场这样层层推进完全符合“革命力量发展的客观规律”,接下来双鞭呼延灼奉朝廷之命征讨梁山及各山头的好汉,便使得各山头有建立统一战线的理由与必然性,至此梁山泊势力基本形成,到最后卢进义、关胜、索超等人落草后,吴用公孙胜等人用计,依“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之数,共一百零八个好汉,“上应星宿,下济民情”分排座次,各依本位,各施其职,至此梁山聚义的格局正式成为定局。 这样的故事编排更合理,更紧凑,更像一步电视剧。 至说旧版的水浒,并非说它不好,但我觉得旧版的更像一篇文章,要慢慢咀嚼才能从头到尾搞清楚各来龙去脉。有不好的也有需要改正的,共勉吧!
最近又看了看央视版水浒,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总感觉央视版水浒更真实更接地气。
央视水浒好汉的穿着,都是粗布麻衣,头发也很乱,真的以一副“土匪”或者“颠沛琉璃”感觉出场。
背景音乐也是印象很深的唢呐。新水浒看了一半多,总感觉没有老水浒看的来劲,老水浒背景音乐一起,那感觉,那逼上梁山的悲凉气一下就涌上来,特别带劲。
还有很多人物感觉老水浒演绎的要比新水浒好,比如李逵,老水浒的真是黑旋风,新水浒的有点奶气!
宋江、鲁智深两个版本我感觉都挺好。
新水浒传一共多少集啊?一共86集。
演员表:
宋江——张涵予
晁盖——吕良伟
卢俊义—王建新
吴用——李宗翰
公孙胜—景岗山
关胜——宝力高
林冲——胡东
秦明——赵秋生
呼延灼—严洪智
花荣——张迪
柴进——黄海冰
朱仝----于彦凯
鲁智深—晋松
武松——陈龙
董平-----李解
张清——张晓晨
杨志——高虎
徐宁——王力
索超——柳海龙
戴宗——于宁
刘唐——寇占文
李逵——康凯
史进——韩栋
穆弘——孙晓飞
雷横-----白海龙
李俊——于承熙
阮小二—赵帅
张横——刘科
阮小五—刘涤非
张顺——魏炳桦
阮小七—张昊翔
石秀——刘冠翔
解珍——张梓宸
燕青——严宽
黄信——那家威
宣赞——潘歌
韩韬——端洋
魏定国—姜孝萌
邓飞——邓飞
燕顺——尹泽强
凌振——耿懿
吕方——孙渤洋
郭盛——杨洋
王英——王春元
扈三娘—刘筱筱
项充——应俊
李衮——周名扬
马麟——张驰
童威——洪一平
童猛——胡锰
郑天寿—高海
曹正——玉龙
薛永——魏炳桦
李忠——李永林
杜兴——秋风
朱贵——李晟毓
孙新——张津赫
顾大嫂—胡可
张青——孙浩
孙二娘—何佳怡
王定六—崔阳
白胜-----刘子怡
时迁——刘峰超
段景住—陈良浩
李师师—安以轩
西门庆—杜淳
潘金莲—甘婷婷
林娘子—袁咏仪
阎婆惜—熊乃瑾
王伦——黄格选
史文恭—计春华
栾廷玉—熊欣欣
张教头—于承惠
锦儿——刘玫麟
仇琼英—黄瀛漩
卢金枝—王紫瑄
白秀英—王雯婷
潘巧云—孟瑶
王婆——杨青
武大郎—强龙
金翠莲—丁子烁
李瑞兰—许晚秋
祝彪——萧宝钟
镇关西—谢宁
方腊——吴庆哲
庞万春—任希鸿
叶清——姜守志
宋徽宗—杨子
蔡京——薛中锐
高俅——李子雄
童贯——周明灿
洪太尉——张铁林
闻达——齐怀
富安——王信然
张文远——胡光子
时文彬——尹福文
阎婆——毕秀茹
李婆——李文珍
迎儿——王冕
月儿——肖雨雨
宿元景——杨念生
贾氏——陈丽丽
刘高妻——奕丹
梁中书——贺生伟
陆虞侯——萧兵
高衙内——赵熠洋
蒋门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