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青年人是怎样看露天电影谈恋爱喜结良缘的,有故事吗?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露天电影是农村青年最奢侈的享受,木头架起的影幕下,青春的羞涩与期待在月光下悄然绽放,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谈恋爱,用这样的方式喜结良缘。
那时的我们,像一群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儿,每逢年过节,公社放映队就会带着老电影机,像一只快乐的画家,在田野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影幕在木头间摇晃,投下的光影仿佛一场神秘的仪式,我们坐在石头上,或者支着连板凳,看着银幕上的人物在跳动的光影中走来走去。
男孩们会用眼角打量,女孩们会用裙摆示意,他们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只能像害羞的蝴蝶,在月光下轻轻扇动翅膀,有时一个小伙子会悄悄挪到前面,用袖子遮住眼睛,像个偷懒的学生,在课堂上打盹,等到电影结束时,他的手臂上已经沾满了别人的指纹。
在那个年代,"媒婆"是最活跃的中间人,他们像一串串串联的珠子,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拉得绵长,每当一个小伙子对一个姑娘起了心,媒婆就会立刻收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介,帮着撮合这场地下恋爱,她们会跑东家串西家,帮着把两个家庭的门扉打开。
那时的恋爱,总是像一串难以启齿的悄悄话,在电影后的月光下,男孩们会偷偷地牵住女孩的手,女孩们会用裙摆轻轻地拂过男孩的肩膀,他们在月光下说着不成熟的词,像两个既害羞又兴奋的小孩。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轻人眼中的朦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遗产,他们在月光下谈着恋爱,在影幕下寻找着爱情,在木头架的电影院里谱写着青春的诗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像一群在笼子里的鸟儿,在月光下歌唱,在影幕下翩翩起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