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锯惊魂一到七部的内容比较起来,为什么说第六部是最难看的?
《电锯惊魂》系列电影应该是所有R级片里最为经典,也是知名度最高的系列电影,堪称史诗级巨作,这一系列如今已经走到了第八部,能再次在大银幕上看到竖锯本人应该是所有影迷最大心愿的实现。
竖锯老爷子留下的精神或者说温子仁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是,想让参加"游戏"的每个人重获新生,从而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这种对生命的珍视与重视,贯穿了整个系列的创作初衷。
在温子仁导演设计的各种"游戏"中,选择是关键,不管你或者旁人会遭遇怎样的命运,都是由选择造成的,这些选择才是表现人性的根本所在,这也是为什么《电锯惊魂》系列能如此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观众想看到的并不是人类遭受巨大的痛苦,而是人类在面对巨大痛苦和生死时迸发出的人性,这些真实的内心才是能打动观众的。
第六部的表现却远远不及前几部的水准,大家都知道第六部是一直担任前五部剪辑师的凯文·格劳特导演的,在《电锯惊魂》系列电影越来越差的情况下选择独挑大梁,或许在当时确实是一件值得让人敬佩的事情。
但这一部被冠以"系列最差"的称号,恰恰体现了这一系列创作水平的急剧下滑,到了第六部这一系列影片的质量已经彻底跌到底,第七部虽然完全说"触底反弹",但全片都在表现的一个隐含主角其实是吉尔,但由于戏份太少,想表达的东西都没表现出来。
更令人困惑的是,很多观众对最后几分钟的情节完全摸不着头脑,这种令人费解的结局,恰恰凸显了第六部的制作水平已经远远不及前几部的水准。
整个人物的心理变化也不够明显,诸多角色在经历重重生死考验后,莫名其妙地就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了,这完全背离了整个游戏"为了求生而战"的初衷。
这个问题的背后,或许也反映出了整个系列创作过程中观念的变迁,从前五部的精心设计到后续的急功近利,正是这种创作态度的转变,导致了作品质量的急剧下滑,作为一部经典系列,《电锯惊魂》本应以惊人的创作水准为后续作品树立标杆,而非沦为简单重复和低劣制作。
(独狼映画编辑部:孙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