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地球
大约在50亿年前的原始地球,天空烈日似火,电击雷轰;地面熔岩滚滚,火山喷发,这种自然现象成了生命起源的"催生婆",巨大的热能,促使原始地球各种物质激烈地运动和变化,孕育着生机。
原始海洋
原始地球由于不断散热,灼热的表面逐渐冷却下来,原来从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结成雨点,又降落到地面,持续了许多亿年,形成了原始海洋,在降雨过程中,氢、二氧化碳、氨和烷等,有一部分带入原始海洋;雨水冲涮大地时,又有许多矿物质和有机物陆续随水汇集海洋,广漠的原始海洋,诸物际会,气象万千,大量的有机物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海洋就成了生命的摇篮,最早出现的地壳,应该与现代海洋底部的岩石相似,是硅镁质的。
假设地球不自转了,地球的任何物体不会因为地球停止自转而高速移动,那地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要说的是,地球是不会停止自传的,它会继续自传和围绕着太阳系运转,而太阳系也会一直绕着银河系运行,这是宇宙中天体的运行规律,没有绝对的静止,只有相对的运动,并且我们的地球还处在中年,有足够的能量继续运行下去,如果真的要停止运转的话,那应该是若干年后太阳发生了变化而导致的,那时的地球也是难以预测的。
我们每天呆在家中,感觉好像都在一个地方没动,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对着太阳在运动,只不过是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假设地球真的停止自传,由于大气的惯性还会保持这个速度,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风,远远要比我们正常下的飓风大的多,不管我们还是所有动物等,一切地表建筑物等将都会被强风给吹出去,当这些被吹出去的物体又落到地球上时,它们就会像一颗颗陨石一样,把地球砸成一个个大坑,就像现在月球上的陨石坑一样遍体鳞伤。
再有,那时就不再是一天24小时产生昼夜更替了,会因地球只绕着太阳公转,而出现在一年中有半年白天和半年黑夜,这样,地球在被太阳照射长达六个月的一面,就会持续升温变得干旱枯燥,所有的水分几乎都被炙热给蒸发掉了,大量的土地变成沙漠,就像现在的火星一样,生物根本无法生存,而地球的另一面由于长时间的没有光照,也会变得极度寒冷黑暗,甚至会被厚厚的冰层覆盖,等到太阳再次照射时,也会逐渐的把冰雪化掉蒸发而尽,最后还是干枯、荒凉死寂,由于高温枯燥使水分的丢失,和地球没有自传的影响,天空将不再会有降雨,大气层也会逐渐消失……
那时的地球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死球了。
地球不自转了,会有什么结果,可以看看因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影响,地球并非是一个绝对的球体,两极处地球的半径要小于赤道处的半径,这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的液体球,由于要保持势能的最低,会收缩成一个球体,地球不自转了,流动的海水为了保持引力势能的最低,赤道处的海水会涌向两极,直到两极处的半径和赤道处的半径尽可能相等,地球现在两极处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处半径约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可以体会一下低纬度处会露出多少陆地,高纬度处会有多少陆地被淹没。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需要引入科里奥利力这一惯性力,科里奥利力虽然平日里不易察觉,但一些与科里奥利力有关的现象将不复存在,比如自由落体的东偏、贝尔定律。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度/小时,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167千米/小时,这个速度比中国现运行最快的动车快5倍多,是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千米/小时)的14倍多,可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
因为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与地面相对静止,所以人们感受不到地球的高速自转,如果有一天地球停止转动,由于强大的惯性,地球上的大洋、雪山、高楼、铁塔、桥梁、火车、轮船、汽车,一切地面上的物体,都会前移,如同急刹车那样前移,造成灾难,洪水灭世,世界末日降临。
如果地球由正常自转突然停止转动的话,那对地表上的生物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灾难,首先地球的自转速度是很大的,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约为167千米/小时(赤道周长除以24小时),由于惯性原理,那地表上的一切物体都会继续往前运动,这样会造成大陆板块的剧烈活动,引发强烈地震,海啸,如果停止的时间够短,地球可能会崩溃,当然这应该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地球停止自转,那么地球的引力会有会有变化?
引力值和地球的质量,地球上物体的质量,物体与地球的距离有关,与地球自转的速度无关,所以地球停止自转的话,地球的引力不会减小,但是地球停止自转后,因为地球上的物体不再有圆周运动,所以引力不会再有一部分成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了,所以地球上的物体会“感到”重了一点。
经度的变化规律
经度的每一度被分为60角分,每一分被分为60秒,一个经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这样的:东经23° 27′ 30'或西经23° 27′ 30',更精确的经度位置中秒被表示为分的小数,东经23° 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数的:东经23.45833°,有时西经被写做负数:-23.45833°,但偶尔也有人把东经写为负数,但这相当不常规。
同一经线上,纬度的每个度大约相当于111km,但经度的每个度的距离从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离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等于111km乘纬度的余弦,不过这个距离还不是相隔一经度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最短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弧的距离,它比上面所计算出来的距离要小一些。
本初子午线是东经西经的分界线,经过伦敦郊外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从本初子午线往东是东经,往西是西经,每条经线都是连接南北极的半圆,东经和西经各分180度,东西经的180度线是重合的。
沿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