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历史上执政289年,1、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21位皇帝,2、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今西安)称帝建立唐朝,3、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唐朝的四个阶段是什么?1、唐代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2、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3、盛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4、中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5、晚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九O七年),初唐:1.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2.陈子昂3.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盛唐:1.李杜(李白,杜甫)2.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3.王昌龄,岑参,高适,李颀(边塞诗)4.崔颢,王之涣,刘长卿,中唐:1.白派(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2.韩派(韩愈,李贺,孟郊,贾岛,卢仝等)3.刘禹锡,柳宗元4.大历十才子(卢纶,李端,司空曙,钱起等),5.李益,韦应物,晚唐:1.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温庭筠3.许浑,雍陶,章碣4.韦庄,韩偓,郑谷,吴融,司空图5.罗隐,杜荀鹤,于氵贲,聂夷中,5.皮日休,陆龟蒙,这个问题争论颇多,有二、三、四唐说:1、前期和后期,2、初唐、中唐、晚唐,3、初唐、中唐、盛唐、和晚唐,这种分法源于历史和文学,个人认为:以唐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是比较合理的一种分法,而按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唐诗明确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并对分期时限、发展状况和代表作家作了概括说明,初、盛、中、晚四期自具始终,同时其间又包含着盛衰起伏、正变主次等各种交互错杂的变化,后人研究唐诗分期,大致都赞同和采用高棅的四分法,想必楼主问的也是这种分法,三分法主要以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的说法为代表,其中前期是唐高祖至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618—741),中期自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742—820),后期自穆宗长庆元年至昭宣帝(即哀帝)天祐四年(公元821—807),其划分法是以"统治阶级内部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为依据,按文学来分的代表作家:初唐高祖武德元年 (618) 虞世南 李百药 上官仪 王绩玄宗开元元年 (713)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刘希夷 张若虚 沈佺期 宋之问 陈子昂盛唐玄宗开元元年 (713) 王湾 贺知章 张旭 张说 代宗大历元年 (766) 张九龄 孟浩然 王维 储光羲 崔辅国 常建 丘为 裴迪 崔颢 李欣 王昌龄祖咏 崔曙 高适 岑参 李白 杜甫中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 钱起 韩翃 司空曙 李益 文宗开成元年 (836) 刘善卿 李嘉祐 扎然 顾况 韦应物 柳宗元 刘禹锡 白居易 元稹 韩愈 孟郊 张籍 李贺 贾岛 卢仝晚唐文宗开成元年 (836) 许浑 杜牧 李商隐 饱日休 明宣帝元祐四年 (907) 陆龟蒙 杜荀鹤 聂夷中 罗隐 唐朝和唐代有什么区别?唐朝和唐代的区别是所指的范围概念不同,唐朝主要偏向于是一个国家的称谓,唐代则是指一个时代,更准确的说是一个历史时期,两者的根本是有区别的,但表面上是相差不大的,整个的称谓都是可以相通的,完整表达意思之后,所指的就一目了然,唐朝表达的是一个国家名称,唐代表达的是一个时代,除了字面唐朝指代的是政权,唐代指的是年代外没有不同之处,当然很少有人会在意前文的差别,混淆后就没区别了(一个人的观点是谬论,一万个人的就是真理),都是指“唐”那段时间,那个朝代,唐朝的历史顺序是这样的,由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末年起兵建立唐朝,第二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以后,开创了二十多年的贞观之治,第三位是唐高宗李治,也是一代明君,再就是我国历史有名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后就是唐中宗和李旦,再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宗,后来就是安史之乱了,最后藩镇割据,唐朝灭亡,为什么说看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要去日本看呀?我国诸多的唐代建筑大多没经的起岁月的侵蚀和战火的破坏,存世稀少,所以不及日本京都和奈良保护的完整且数量多,唐朝,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其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惊人的,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大化改新”直接仿效唐朝,他们几乎全盘学习唐朝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在民国时期日本建筑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大唐古建筑到日本”的嘲讽言论,日本建筑学家认为,日本到处都能看到大量唐朝风格的建筑,而“整个中国大陆都不可能找到唐朝遗存的木质结构寺庙,想要看唐代建筑,就来京都和奈良吧。”和大唐同荣同辱,针锋相对的吐蕃帝国,为何在唐帝国灭亡以后,也销声匿迹了?在大唐灭亡后,吐蕃政权也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宗教和王权之间的矛盾以经达到不可调和地步,全国各地寺庙兴建,致使国家税收严重缩水,可怜的税收无法支持旁大的帝国,百性生活困苦,僧佛等特权介级让国王和各级人民难以忍受,农民起义也在各地燃起,在末代赞普实行在打压佛教后,也死于其暗杀,在赞普死后,国家因各种矛盾最终分蹦离析,两国对立,有危机感,才能保证内部同心同德,一至对外,反之,外部没有军事压力,内部就会争权夺利,高层享受荣华富贵,至民众与水火而不顾,后果就会导致民怨沸腾,天下不稳!大家好,我是鱼尾!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