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助唐收复失地
回纥与唐朝的深厚情谊,源于多年的友好交往与利益交换,自唐太宗时期开始,回纥便频繁入朝,与大唐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唐朝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回纥援助,还通过联姻等方式深化了两国的友谊,当唐肃宗面临平定叛乱、收复长安和洛阳的困境时,他决定向回纥求援。

“交情”虽深,但回纥的出兵并非无偿,面对回纥可汗的“好处费”要求,唐肃宗提出了一个策略性的条件:克城之日,土地归唐,但金帛、子女可归回纥,这一提议巧妙地满足了回纥的期望,同时也确保了唐朝对失地的主权,此举成功地说服了回纥可汗,出兵助唐收复了长安。
党项族在这次收复长安的战役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党项族作为唐朝民族史上的重要一员,在安史之乱后,为缓解西部压力,被内迁至不同地区,当中晚唐时期,唐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党项族便在唐政府势微时表现出游移不定的态度。

平夏部因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的卓越表现,被授予夏、绥、银节度使等要职,李思恭等党项族首领利用勤王的机会,提升了自身的政治地位,并得到了唐政府的实际割据控制夏州的承认,在黄巢起义期间,党项族军队与各路官军协同作战,虽然过程中有胜有败,但最终为平定叛乱、恢复长安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883年,黄巢被李克用驱逐出长安后,李思恭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夏国公,并赐姓李,自此,他建立了虽未称国但实际统治四州的割据政权。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展现了回纥与党项族在唐朝危难时刻的贡献,更凸显了民族间的团结与友谊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回纥的出兵、党项族的崛起,都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