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依恋关系?

1天前 (01-25 10:19)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3224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64483
  • 回复0
楼主

什么是依恋关系?

依恋这一概念,由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基,在洛伦兹的研究及哈洛的实验基础上提出,该实验揭示了幼猴对具有特殊意义的“母猴”的依偎倾向,鲍尔基进而将依恋定义为“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之间形成的牢固情感纽带,为个体提供安全与安慰”,起初,这一概念用于阐释婴儿与其养护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但后续的研究者将其拓展至成人间的情感关系。

依恋关系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以母亲为“安全基地”,主动探索环境,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母亲在侧,婴儿感到安全;母亲离开时,他们则显得不安,但当母亲回归时,婴儿将母亲视为“避风港湾”,易于被安抚,这类婴儿约占65%~70%,其母亲通常对孩子的信号及情绪表达非常敏感,能及时回应需求并给予情感支持。

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在初时分离并不显露难过,但在陌生环境中呆久了会感到焦虑,他们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并从其中获取安慰,再见到母亲时则采取回避态度,这类婴儿被称为“无依恋婴儿”,约占20%,其母亲的情感表达和反应往往较少,与孩子的互动及肢体接触也相对有限。

焦虑—矛盾型依恋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婴儿在母亲要离开时会显得非常警觉和反抗,母亲回来后,他们对母亲的态度既寻求接触又表现反抗,这类婴儿的母亲常误解孩子的信号,其行为不一致,反应难以预测。

在这三种类型中,回避型与焦虑—矛盾型依恋均被视为不安全型,值得注意的是,婴儿的依恋类型虽有一定稳定性,但在家庭环境及与母亲的交往发生重大转变时,也可能发生变化。

童年时期未与父母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人长大后将面临怎样的境况呢?

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未能与父母建立亲密依恋关系的人,无论在人生道路上遭遇何种成败,都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幸福,他们外表看似独立,但内心深处却饱受自卑的困扰,他们渴望爱却常感到不被爱,这种心理暗示往往伴随他们的一生,加拿大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孟在其著作中指出,这些孩子在婚恋中可能表现出受虐倾向,难以获得幸福的婚姻生活。

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父母作为孩子最初的爱的教育者,若未能妥善教导孩子关于爱与被爱的课题,将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情感发展,我们告诫所有父母:可以受穷、可以吃苦、或许会遭遇不幸,但请务必给予孩子满满的爱,这关乎孩子的未来幸福与健康成长。

0
回帖

什么是依恋关系?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