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战中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方先觉将军对第十军“投降”这个词是大胆的 否认,衡阳会战结束30多年后的70年代,他之前告诉日本《产经新闻》的记者古屋,当时是日军第11军司令部派出的一名情报参谋。作为军使,他来到城市与守军第10军联系“停战”,方先觉第一时间表达 “泰山军”绝无投降之意。
(方先觉)
根据方先觉的说法,朱内参谋首先表达了对第十军顽强作战的钦佩,并代表司令员横山勇中将向他提出停战意见 。方先觉提出了停战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确保生存官兵的安全,让他们休息,二是容忍伤兵,郑重埋葬死亡官兵。日本参谋当场同意了这两个条件,方先觉同意停火。
方先觉说:“日本人记录我们投降,甚至举行投降仪式,这绝对是错误的。我以军人的荣誉宣誓没有那回事。”!那么历史真相是什么呢?作者只能探索发生过的事实,但无权得出结论,即研究方先觉和他的泰山军在1944年8月8日做了什么。至于它是否可以被视为投降,我们不妨留下评论!
(第三师师长周庆祥)
今天早上,正在指挥部队抵抗的准备第10师师师长葛先才接到前线方军长的电话:“敌人已经接受了停战条件,但敌人也提出了要求我军拆除武装的条件。我答应了。协议自中午12点起,双方同时停止战斗,停止战斗和支付武装的命令已经下达。你安顿下来后,我们的军队和老师聚集在一个地方,让它处理。”(见葛先才回忆录)。
也就是说,根据方先觉的命令,从8月8日上午开始,第十军残余部队陆续停止反抗。葛先才给下属的命令是:“把武器留在阵地上,官兵撤到城里休息。在我军撤离阵地之前,如果敌人靠近我的阵地,还是可以射杀的。”!中午前,葛先才和另外两位师长周庆祥、荣有略、第十军指挥下的临时54师师长饶少伟赶回衡阳中央银行军部。
(预10师师长葛先才)
此时,日军已冲进城市警卫队,第68师团作战参谋大阳军胜,奉命与中央银行联系 方先觉等将领去城南5 日军第68师团长堤3树男中将在桂岭中正堂等候。当这家伙张开嘴时,对方先觉等人说:第十军属于投降,而非“有条件停战”,同时澄清 日军药品短缺,不可能帮助第十军伤兵治疗。根据葛先才的记忆,方先觉立即抗辩,但毫无意义。
这座5 桂岭是第十军反抗最猛烈的阵地之一,之前创下了一天内火线晋升5 名营长、而5 著名营长的战死记录,日本人在这里安顿下来见面,恐怕也有自己的意图。方先意识到日本人已经改变了主意,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日本人不要杀死支付武器的官兵,埋葬死者,保留第10军的建制。官兵永远不会离开衡阳。正是参谋竹内从城北赶来,这意味着横山勇同意了要求。
(临时54师师长饶少伟)
方先觉和他的下属立即被日军软禁在衡阳市南部的欧家镇教堂,而第10军官兵则被集中拘留。没有杀戮,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伤兵因缺乏医疗和药物而死亡。据统计,第10军放下武器时仍有1.3万多人,其中轻伤和重伤6000多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还是有抵抗的能力的,所以方先觉有点后悔,后悔已经是人为刀我为鱼了。
因为当方先觉打算谈判停战时,第10军部与各团的联系大部分中断,日军炮火猛烈,军部无法准确把握剩余部队。比如按照6000残军的计算,把非战斗人员移除,然后计入能作战的轻伤员。第10军仍然可以组织5000多人的规模反抗,轻武器弹药也牵强足够(子弹剩30%,手榴弹剩20%,炮弹基本打完)。当然,结果很可能是全军覆灭和城市破灭后的杀戮,日军的残忍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还有另一个不同的问题,即在老江的严格命令下,国家军队的支援部队确实接近衡阳。王耀武兵团的第74军、第100军、第79军和粤军的第62军正试图突破日军的阻击线,其中第62军和第100军已抵达三塘。8月8日,从第四战区紧急调来的桂系第46军属于坦克部队,已接近距离衡阳只有8公里的两个池塘。难道我们不能再坚持两三天,拥有5000名残余军队吗?然后可以实现内外和。
事实上,日军也很害怕。第11军作战主任参谋岛贯武治大佐在日记中写道:“上午8点征服衡阳。虽然时机已经成熟,但这是一场竭尽全力的战斗。仅仅一天后,敌人的机械化兵团就出现了。面对前来解围的敌人,我们的军队或多或少动摇了,战争的胜败确实在最后5场 如果坚守衡阳的敌人誓死决战1分钟,英帕尔的结局可能会出现(日军在印度的大败)。这里的机械化兵团是指坦克下的第46军。
(攻城日军)
第十军守衡阳是“悲惨”的。由于湖南盛夏、血火燃烧、供应不足,军官和士兵的战场环境极其恶劣,连日本人都坚持不住。至于方先觉为什么在最后一刻下定决心交武器,后人只能揣摩他的思想状态:也许他认为人弹两全,然后打下去往往是单方面的杀戮;也许是伤病满营,然后打下去,必然会毁了他们的生活;也许援军无视,失去了他们的心,想给第10军官兵留一条活路。但是,如果你说方先觉所有的贪婪都害怕死亡,那么如何澄清呢? 浴血死战47天?
历史是灰色的,有些事情很难说清楚。战争史上用“投降”这个词记录了方先觉和第十军的结局。衡阳保护战的最终真相是停战还是投降,日本人是否背信弃义。后人为此争论不休。就个人而言,支付武器等于军队投降。停战不用放下武器,不然吗?
(晚年方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