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横跨于河北S赵X的洨河之上,由隋朝著名匠师李春所建。
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保存最为完善的敞肩圆弧石拱桥,在这千年的时间中,赵州桥经历过多次水灾、战乱和地震,也先后经历了九十余次修缮,但仍屹立不倒,曾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

赵州桥的独特建筑特征包括:
一是选址合理,根基牢固,赵州桥的合理选址是它成为千年古桥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的桥梁设计师选址时都是从施工难易程度考虑,而选择跨度小的河段进行建造,然而李春经过了周密的数据计算、充分的地质研究考察以及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另辟新径将赵州桥的基址选在了洨河的粗砂之地,李春在深知施工艰难的情况下,仍选择粗砂之地作为基址,是因为以粗砂为根基可大大提升桥梁的承重力度,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
二是结构设计独特,古代的桥梁以半圆形拱为主,这种设计方式简单,但从数学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圆的半径处处相等,跨度越大半圆形拱拱高便越大,整座桥就会变得十分陡峭,车马行人过桥十分不便,除此之外采用半圆形拱,施工更加困难危险,在建造赵州桥时,李春采用了圆弧拱从而大大降低了拱顶的高度,便于施工,再与直梁形桥相比,在同样大小的荷载下,拱形桥最大弯矩值只有直梁形桥的一半,防洪泄洪能力以及稳定性都较强,且施工难度比直梁桥低,施工时间也更短,与半圆形拱桥及直梁形桥相比,圆弧形拱桥均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三是赵州桥的拱肩设计,赵州桥在拱肩设计上进行了改进,首次采用了敞肩拱,即在主拱两肩上各建造了两个小拱,这种设计实用性强,古代洨河汛期时水势很大,而四个小拱可以起到分担洪流的作用,增加了过水面积从而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使赵州桥的安全性有了保障,采用敞肩拱可以节S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四个小拱均衡对称,使桥梁的外观更加优美,敞肩式结构设计也符合结构力学理论,在将艺术和建筑相结合的同时也保证了桥身的稳定性。
四是赵州桥的单孔设计,传统的多孔桥桥墩易被侵蚀,既不利于小船的行驶也不利于汛期时的排洪,而单孔设计非常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单孔设计也成为我国桥梁建筑的独创之举。
赵州桥“天下第一桥”的称号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