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木是什么字?
“栗”,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ì,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栗”的基本含义为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如栗色、火中取栗;引申含义为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如战栗。
在日常使用中,“栗”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坚实,如栗理、栗然。
“栗”,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一棵树长着许多带刺的果子,这就是“栗”树,后来假借为因恐惧或寒冷而发抖的意思,现在又将“慄”回复为“渠”,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朝小篆中发现,“栗”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为什么西木可以变成人形?
因为他的角色设置很讨人喜欢,尤其是他从怪物变成人过后十分的帅气,在那个时间段他与小玉是公认的CP,并且他的实力也是十分的强劲,加上他是八大恶魔中最年轻的一位角色,日后的登场率想必也是极高的,所以西木非常的受欢迎,人气很高。
当年开发了红警的西木工作室为何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被EA解散?
西木工作室在玩家心目中几乎可以代表即时战略游戏的先驱者,他所制作的沙丘和命令与征服系列更是耳熟能详。即使后来暴雪的星际争霸出现以后,也有不少玩家痴迷于西木工作室的红色警戒。但就这样一家公司,在2002年的时候他的生命却戛然而止,不少玩家都在指责EA公司毁掉了这家优秀的游戏工作室,但也有一些老玩家指出,西木自己也是过于追求游戏的商业化导致了其游戏口碑不断下降,最终只得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当年的西木到底为何会被EA这样快刀斩乱麻的解散呢?今天大麦就来和大家说说这家传奇工作室的发展史。
首度与SSI公司合作
西木工作室是由布瑞特·斯帕里和路易斯·卡斯与1985年共同创立。当时的西木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主要业务也是帮助其他大公司完成一些游戏移植工作。后来SSI公司决定给西木一个机会要他们制作一款赛车策略游戏《公路大战2000》,而也是从这里开始,策略游戏的种子深深的埋进了西木公司的心中。

后来《公路大战2000》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于是SSI决定与其进行深度合作,SSI开始为西木公司投资将其作为自家的御用游戏开发商。于是1990年,西木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穷尽公司上下所有的资源,开发了RPG巨作《魔眼杀机》。
当时这款游戏的评价特别有趣,游戏前中期得到了玩家们的高度赞扬,但游戏结尾却被玩家们严重指责。这是由于当时西木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公司还是过于高估了自己的资金储备,导致《魔眼杀机》在前中期的制作耗费了大量的财力,游戏画面精致,国产动画华丽,但到了游戏结尾公司早已耗光了所有的资金,因此玩家们千辛万苦的打过了最终BOSS,等来的不是华丽的结局动画,而是一段简单而草率的文字结尾。因此《魔眼杀机》在当时被游戏评论家们评为了十大最差结局的游戏之一。

不过,《魔眼杀机》的成功还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这部游戏获得了非常不错的销量,因此SSI果断加码,决定为西木提供更多的资金帮助他完成《魔眼杀机2-隐月传奇》这部续作。有了资金的支持,这次《魔眼杀机2-隐月传奇》总算称得上一个完整的游戏了,然而就在玩家们翘首期盼《魔眼杀机3》时,西木退出了这部游戏的制作,转而有SSI独立完成。
不过从这里开始也预示了SSI的没落,《魔眼杀机3》的质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玩家们纷纷吐槽,而SSI也在其他游戏公司的竞争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地位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良禽择木而栖,西木看着SSI的没落于是果断结束了与他的合作,选择寻找新的投资者。
开创即时战略游戏新纪元
离开了SSI后的西木已经逐渐成长为了一家成熟的游戏工作室,他不想在单纯的为发行商开发游戏,而是要开始进行自己的原创制作。于是西木找到了Virgin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公司,这是一家初入游戏行业不久的娱乐公司,有充足的资金但是对于游戏制作并不了解,因此西木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实力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游戏。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木开创了对于后世来说举足轻重的游戏《沙丘2:王朝的建立》,这甚至可以称之为第一款真正的即时战略游戏,后来的即时战略游戏几乎都离不开沙丘的声音。
1992年《沙丘2:王朝的建立》发售,玩家们全都为之疯狂,因为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全新游戏,西木公司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渐被大众所熟知。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沙丘2:王朝的建立》的内容很简单,玩家也只能最多控制25个单位,但是这款游戏的地位却是在游戏史上举足轻重的。
有趣的是,在90年代初,RPG游戏依旧是最热门的游戏,因此西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连续开发了好几部RPG游戏。1993年开发了《大地传说》,1994年推出了《凯兰迪亚传奇》系列的另外两部续作《凯兰迪亚传奇2命运之手》和《凯兰迪亚传奇3-马尔寇的复仇》,而且这两部在当时都堪称顶级RPG游戏。不过可能是员工受不了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或者是公司与自己的理念不同,几名游戏的主创在制作完游戏后纷纷离职,而从这时候开始西木公司就正式走上了即时战略游戏的制作之路。
命令与征服
就在玩家们翘首期盼西木何时能够推出《沙丘3》的时候,其实西木内部并没有为沙丘推出续作的打算,主要原因还是不愿意支付沙丘那高昂的版权费用,他们希望能够开发一款完全属于自己的原创IP,于是命令与征服就出现了。
1995年推出的《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的黎明》完美的继承了《沙丘2》中的核心元素,但命令与征服拥有更好的画质和更丰富的内容。玩家们能操作的单位也要远远多于《沙丘2》。
因此命令与征服一经问世,就立刻获得了大批粉丝的簇拥,而西木公司也和即时战略游戏联系的越来越紧密。西木趁热打铁,在隔年就推出了其巅峰之作《命令与征服之红色警戒》。1996年的红色警戒其快节奏的玩法深深的吸引了玩家,与后来出现的星际争霸不同,红色警戒不追求微操,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战术层面的把控,也因此红警更容易让普通玩家上手。
但是,从这时候起,西木似乎开始越来越功利化,为了将命令与征服这个IP的价值最大化,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红色警戒推出了多款资料片,然而这些资料片的内容却平淡无奇,看的出西木对其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
但得益于红警实在太火爆了,因此虽然资料片质量不佳,西木却依旧挣的盆满钵满。而且到了1997年,出现了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CAVEDOG制作的《横扫千军》(以及auran公司制作的黑暗王朝,这两款游戏,都获得了S场的强烈认可。
在1997年,西木公司的运气并不算太好,虽然红警资料片的销量可以,但是玩家的口碑却出现了下滑。另一方面,新之制作的RPG游戏《大地传说II:命运守护神》质量之差成为了西木公司历史上最差的一款游戏。而同年发售的《银翼杀手》虽然是一款不错的好游戏,但由于RPG游戏的热度衰退,其口碑也只能算褒贬不一。
屋漏偏逢连夜雨
接连两次在RPG游戏上的失利让西木公司急切的想要挽回之前的损失。因此西木花了大价钱重新购买了沙丘的版权,这次决定开发玩家们都想看到的经典IP《沙丘2000》。然而,暴雪的星际争霸在同一年发售了。
《沙丘2000》在星际争霸面前,除了游戏画面差不多以外其游戏深度简直不值一提。而且玩家们已经不再喜欢《沙丘2000》那种超慢的游戏节奏,反而星际争霸那快节奏的游戏体验深深的吸引了玩家。那一年,所有的聚光灯都聚焦在了暴雪和他的星际争霸上,《沙丘2000》失败的命运成为了必然的结局。
不仅如此,作为一直以来给西木提供资金支持的母公司Virgin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由于结构调整决定放弃游戏行业,正好当时EA正在到处收购游戏公司,于是双方一合计,西木就被EA给收入麾下。
刚加入EA的西木获得了EA非常大的支持,不仅开发自主权完全交给西木自己,EA还给西木大量的财政支持,让原本只有70人的工作室瞬间扩张到250人!但谁也没想到,西木工作室的寿命只剩短短的4年时间了。
当时Virgin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将西木卖给EA的时候还做了一个小动作,将自己在美国本土负责发行事务的分公司作为附加条件参合进了这笔巨大的收购之中。最后该分公司成为了名为西木太平洋的工作室,直接受西木总部领导,这也成为后来西木解散的导火索之一。
彻底爆发
有了EA支持的西木工作室开始开足马力,在后续的几年中一口气推出了《命令与征服:泰伯利安之日》、《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命令与征服:尤里的复仇》、《救世传说》、《君主:沙丘之战》。
其中《命令与征服:泰伯利安之日》和《君主:沙丘之战》是由西木总部开发,另外三款是由西木太平洋开发。然而从被EA收购其,西木总部所开发的每一步作品质量和销量都非常糟糕,反倒是西木太平洋所开发的红色警戒系列和救世传说成为了西木的王牌产品。
这让EA开始准备起了裁撤掉西木总部的计划。其实从西木的两个创始人向EA提出想要将工作室独立的想法时,EA就已经准备结束西木工作室的生命了。如今西木早已不是过去的西木,他最主要的价值在于红色警戒和命令与征服这两个大IP。当时EA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要弱化工作室的品牌,强化EA公司,让玩家们只知道EA公司而不用去了解游戏幕后的制作公司。
在这样的策略下,2002年中旬,EA先是将西木太平洋改名为EA太平洋分公司,接着将西木旗下的游戏引擎和《命令与征服:将军》这个IP划给了EA太平洋所有,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开始给西木抽血,虽然两个创始人和EA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但是已经无法阻止EA的行为。在2003年,这两人与EA签署的劳动合同到期后,EA停止了续签,并且宣布关闭西木工作室。虽然EA对外宣称只是西木工作室改名为EA太平洋分公司,但是西木公司早已分崩离析。至此,世界上再也没有西木公司这个名字了。
最后做个总结吧
其实西木的关闭最终的根源在于EA本质上来说想要的只是西木所拥有的命令与征服的这个IP,以及他在即时策略游戏上的经验。然而西木自己也是一个商业化气息很浓重的公司,虽然西木不乏制作出许多优质游戏,但是有时候也经常出一些明显是在坑钱作品,而且到了后期尤为严重,反倒是西木太平洋一直推出许多有创意的东西,最终保住了自己的公司主体,不过后来他也和EA的另外两家公司合并成了EA洛杉矶了。
反正总的来说,西木其实后期已经有点略显浮躁了,再加上游戏创意的匮乏,EA觉得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于是抽干了西木的最后一滴血后,果断将其埋进了土里。
提起EA,美国艺电(Electronic Arts)这家公司,可能在游戏玩家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旗下拥有诸多重量级的作品,例如:FIFA、极品飞车、战地等等,但是EA也是一家名声飞车差劲的游戏公司,被很多人称之为业界毒瘤,原因就是它毁掉了很多经典的游戏作品,更是毁掉了众多的游戏工作室。
而西木工作室就是EA手下众多亡魂之一。
西木工作室是什么来头?
如果你没听过西木工作室,那么它制作的红色警戒相信大家都了解吧。当年红色警戒的国内的地位不亚于现在的英雄联盟,特别是80后老玩家,当年都是成群结队的去电脑房里打红警的,甚至是上电脑课的时候,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跟同学们联机。
西木工作室的成立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正是游戏S场火爆的事情,游戏产业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无数的游戏玩家都想某天自己做个游戏出来。西木的创始人Louis Castle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就联合Brett W Sperry创办了Westwood Studios也就是西木工作室。凭借着几位创始人对游戏的理解,公司成立了几年之后,就陆陆续续的制作了几款非常叫好的作品,比如魔眼杀机,可能是国人接触到的第一款西木工作室的经典作品了。
西木工作室被收购
在西木成功制作了几款作品之后,它的名气就打响了,一时间有很多的大公司开始关注它。其中就包括EA,不过最终是维珍集团旗下的维珍娱乐公司成功进行了收购。
在这个期间里,西木做出了史上第一款RTS游戏—沙丘2,以及命令与征服系列,还有这个系列中最让国人玩家熟知的红色警戒。
西木工作室又被收购
时间来到1998年,EA从维珍娱乐的手上收购了西木工作室,在这个期间,二者渡过了一段蜜月期,虽然此时的游戏S场上已经有众多的RTS游戏在追赶,比如微软的帝国时代、暴雪的星际争霸等等。而西木也没有受S场经济的干扰,依然在用心制作游戏,推出了命令与征服2和红色警戒2。
西木工作室被解散
EA自从收购西木之后,靠着命令与征服着实赚了不少钱,不过之后西木总部发行的《帝王:沙丘之战》,以及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命令与征服:叛逆者》的销量也不尽人意。虽说EA并不像那些根本不懂游戏只知道赚钱的公司一样,但它本质上还是非常注重利益的。
于是EA就从西木本部调拨了很多核心人员去太平洋分部,2002年的时候更是把太平洋分部升级为太平洋分公司,其实这时候的西木已经名存实亡了,在2003年随着创始人的离开,西木工作室彻底被EA解散了。
于是大家就在也无法看到最正宗的红色警戒3出现了,至于2008年推出的红警3,我并不认可,本来它就是EA用来压榨红警剩余价值的东西,而且跟西木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不知道各位大佬怎么看呢?
原因只有一个:团队商业价值没了。
西木最强王牌是什么?命令与征服
而2000年代rts霸主是谁?星际和魔兽
西木的王牌完败了,且西木手下并没有其他非常牛逼的ip
西木被迫顺应ea的S场论,做了一个fps,更加加速了自己的灭亡,那就是变节者,这次甚至把金字招牌命令与征服几乎做死。
这下西木连发行情怀的资本都没有了,被解散已经无法避免。
西木的解散是不是ea造成的?肯定是。
西木如果安心做自己的,势必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但活下来是不困难的,西木做rpg和rts都有一手,大可以活下来。
但作为ea旗下团队,他必须要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或者至少他手下有很强的ip可以刮钱,然后他们为了经济效益砸了自己的ip,ea当然翻脸不认人了,这就像好团队在不好的时间碰见了强大的敌人,同时又有不合适的老板,所以毁灭就是定局。
所以西木之死,死的可以说是天不时,地不利,仅仅人和也没用
西木是什么意思?
西木(又名为“曦木”)是美国动漫《成龙历险记》中的角色。天之恶魔西木,外形像蝙蝠,曾经为了拿回尾巴,化身为人类男孩(塞姆),与成龙侄女成小玉关系密切。他是天之恶魔巫师,其亲有七位兄弟姐妹及侄子——恶魔小龙,降伏西木的不死神明是韩湘子,不死神明信物是笛子。西木在八大恶魔中排行第八,他既是圣主的二弟,他也是恶魔小龙的五叔父。
西木名字的寓意?
西:指鸟入巢栖息,表示日落的方向,引申指西洋,西边。西字取名寓意是善良正义、仁慈大方、有希望、安泰吉祥。
木:(mù)意为树木、林木,木材。取名寓意生机旺盛,栋梁之才。
寓意:反应灵敏,心机深沉,虑事态度有消极之倾向,适合研究开发工作,不管学艺高低,大都有文学或技艺方面的才华,若被天运生助成功率相当大。凭著天赋才华和毅力,可创立一番事业,但亲友难得帮助,必须靠自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