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旋门是法国巴黎S中心的戴高乐广场中央的一座宏伟建筑,始建于1806年,是为纪念法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军事胜利而建造的,这座凯旋门以其壮丽的设计和历史意义,成为法国国家象征之一,也是巴黎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凯旋门高50米,是欧洲现存最大的凯旋门之一,门身分为三段巨大的拱券,顶部雕刻着12米高的青铜装饰,展现出出征、胜利、和平与抵抗的主题,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领名字,以及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彰显着法国军队在这一时期的辉煌成就。 1805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意图以超强兵力击败拿破仑的法军,拿破仑凭借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法军的高效作战,成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败了这支联合军队,奥军因准备不足和战术失误而未能有效抵御法军,导致俄军在随后的战斗中遭受重大失败,尽管拿破仑在取得胜利后未能彻底追击敌军,而是主动要求与俄军和谈,但这并未改变他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 最令人惊叹的是,拿破仑在荣耀之际的凯旋门竟立之时,他已于圣赫勒拿岛上服刑多年,直到1836年才逝世,尽管如此,凯旋门的内墙仍完整地记录着他辉煌的96场战役胜利以及跟随他征战的386位将领的名字,展现着他在法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凯旋门的设计灵感源自古罗马凯旋门,象征着统治者对自身功绩的炫耀,1806年,夏格朗被任命为凯旋门的总体设计师,但因与赖蒙的设计分歧,赖蒙于181年离任,最终凯旋门按照夏格朗的设计在1836年落成,凯旋门不仅是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其余三座分别为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也是帝国风格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近年来,凯旋门因法国社会动荡而受到广泛关注,2023年12月1日,巴黎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部分抗议者对凯旋门进行了破坏,涂鸦和损毁了部分文物雕塑,这些行为不仅违法,更是对法国文化遗产的恶意破坏,引发了国内外对法国社会文明形象的广泛讨论,法国的发展历程和民众诉求的表达,展现了一个高度发达国家背后复杂的社会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