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K-1、UFC等世界级格斗比赛里没有人用中国的咏春、八极这样的功夫,而用的基本全是拳击、kick boxing、泰拳、柔术?
为什么世界顶级格斗赛事缺乏中国的咏春、八极等功夫
格斗比赛的世界级赛事中,包括UFC在内的许多国际比赛,其选手使用的技能几乎都集中于拳击、踢拳、泰拳和柔术等项目,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我们来看看UFC中的情况,曾经有多位非华人选手熟练掌握了咏春拳的部分技巧,如标志性的「点穴」攻击,能够轻松击败对手赢得比赛,这项技艺因为可能危及对方的眼睛,已经被明确禁止。
足球的踢裆这一技术也曾一度流行,但随着其潜在的危险性越来越大,也遭到了限制,相比之下,踢裆在任何类型的格斗中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李小龙的截拳道吸纳了大量的中国咏春拳的内容,尤其是标志性技术之一——「点穴」,这是一个在街头战斗中有效利用弱势战胜强者的关键技巧,由于可能会导致失明的后果,这项技术也被禁止。
至于拳击和踢拳这类技术,它们并不会直接产生永久性伤害,而且观赏性强,因此并未遭到明令禁止。
长期以来,“八极不下擂台,八极出手必伤人”的说法表明,中国传统武术注重生死决斗,而真正的实战往往是在战场上杀人灭族的,相反,某些人将综合格斗视为一种竞技体育,其所有成员都被精心挑选,拥有优异的身体素质和技能,他们还接受了大量的器械训练,并接受了一定数量的陪练训练。
解放军的士兵来自普通青年,未受过专业的武术训练,却能在两军交锋时取得胜利,证明他们的实力在于生死决斗而非综合格斗。
综合格斗与真正的实战格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两者无法相提并论,另一个有趣的类比是:“关公战秦琼”,两位主角虽然水平相当,但在场上对决,谁能赢呢?
表演套路能否登上擂台?每个流派的习武之人都知道,台上永远是高手如云,没有哪个门派有自己的独特动作,既然如此,所谓的太极、八卦以及咏春拳等都不复存在了,即使是太极拳,也只是众多武术流派中的一个而已。
陈照亮等人曾指出,现代武术过于强调宣传和经济效益,以至于忽略了武术的本质功能——强身健体,而那些所谓的武术**,试图夸大现代武术的功能,让人误以为武术可以成为保镖甚至是武术界的一员。
我们需要审视当前的格斗赛事现状,纠正部分机构和人士对于武术理解的偏差,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的武术,将其回归至实战本源。
中国传统的武术应当回归其实战特性,不再单纯追求娱乐化和商业化,而是重拾其固有的生存法则,致力于增强身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