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如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解析
词的主题与背景
这首词以猎虎为引,通过描绘苏轼率领随从猎虎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表达了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苏轼在密州任上,面临边疆守卫的重任,因此词中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渴望担当的激情。
词的结构与意境
苏轼的词以豪放激昂的笔触,展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词中“左牵黄,右擎苍”等句,形象地描绘了苏轼率领随从猎虎的场景,既展现了军队的气势,也暗示了作者的英勇与果敢,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则通过豪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胸怀宽大、不畏艰难的雄心。
“老夫聊发少年狂”解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既是苏轼自谦的表达,也是对词中豪情壮志的起承转合,苏轼在词中自称“老夫”,并非出于虚伪,而是通过这种反衬手法,强调了自己内心的狂妄与豪情,尽管年事已高,但苏轼依然保持着少年般的激情与野心。
其他相关讨论
-
“少年狂”一词的来源:
“少年狂”最早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后来,这一短语逐渐被用作借鉴,形容年轻人具有顽强的个性和不羁的精神。 -
“白发少年狂”的含义:
“白发少年狂”是一个成语,指年轻人表现出成熟、老练、卓越的品质或才智,与实际年龄相比显得不同寻常,这一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年轻人敢于挑战常规,追求卓越,不受传统限制的特质。 -
苏轼的创作背景:
苏轼在密州任上,经历了宦海沉浮的洗礼,深刻认识到国家的重要与边疆的重任,他在这首词中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渴望担当的激情。
词中的历史典故
词中提到“孙权”,这是一个典故,孙权是东汉末年名将孙坚的幼子,他在与东吴交战时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后世所称的“孙郎”。
词中还提到“冯唐”,这是汉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苏轼借用冯唐的名字,表达了自己渴望像冯唐那样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