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清华附中携手创办的学校是怎样的教育瑰宝?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华为这家科技巨头与清华附中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了一所名为清澜山学校的国际教育机构,这一消息在3月底引起了广泛关注。
自2017年5月22日清华附中通过官方微信公告以来,清澜山学校便成为了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星,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并由清华附中全面负责运营和管理,这所学校承载着双方共同的教育理想,学校位于华为新建的松山湖终端基地,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的15年全日制国际品质教育,其过渡校区设在华为松山湖南方公寓,预计两年后将迁至松山湖科技园区的新校址。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与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的多次会面,为这所学校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在多次深入、务实的交流中,最终达成了合作办学的共识,这一合作不仅彰显了华为和清华附中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也体现了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互补优势。
据数据显示,中国教育产业的总体规模在逐年攀升,2015年,其规模为1.6万亿元,预计至2020年将增长至近3万亿元,实现12.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这一背景下,华为与清华附中的合作无疑为教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于网上关于“清华归国率不足10%”的讨论,这与华为的合作办学之事有何关系呢?这两个事情虽然都是事实,但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我深知国内外的各种情况,我的许多同学选择出国深造,但大部分都选择留在国外,从我所在的圈子来看,10%的统计规律确实存在,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认为所有清华毕业生回国率都如此。
对于世界级大拿到华为和清华毕业生回国的问题,我想说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清华的毕业生中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并非所有都与世界级企业或大拿有直接关系,至少在我所认识的清华人中,成为世界级大拿的并不多见,大部分清华人在国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对国家和世界的贡献就像我们国内的人一样普通而重要。
我们应该理解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他们的个人情况和考虑,就像我们在国内创建了安稳的环境后,并不一定需要去其他城市或国家重新开始一样,当前的人才基数下,国家并不缺乏某一根葱,但如果有特殊的机会能让一个人的人生上到新的台阶,那么他自然会抓住这个机会。
像施一公这样的科学家,他们在国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后选择回国,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这正是中国所需要的,也是我们为之骄傲的,美国由于其天然的优势地位,能够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法培养出自己的人才并吸引他们回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国内外共同发展,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是国之根本,而人才的流动和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华为与清华附中的合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期待更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能够携手共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