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与华为的关系及其影响
中芯国际,作为大陆芯片制造技术的领头羊,其地位与影响力不可小觑,拥有超过4000亿元市值的它,被寄予厚望,致力于实现中国芯片的自主化,其联席CEO梁孟松在制程工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最近的辞职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去职对中芯国际乃至整个中国芯片行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端倪,中芯国际三季度财报显示,虽然14/28nm工艺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仅为14.6%,但它在增长,由于是合并披露,我们无法确定这种增长是来自14nm还是28nm工艺,其他技术节点的营收占比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公司业务构成的更多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海思作为中芯国际的一个重要客户,其与中芯国际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在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生产上,中芯国际已经承担了14nm工艺的制造任务,去年底,当中芯国际宣布量产14nm时,华为海思果断地将原本交给台积电的麒麟710A芯片订单转给了中芯国际,这无疑为中芯国际带来了先进工艺营收的增长。
华为是否会研发并由中芯国际代工12nm和14nm芯片呢?答案并非绝对,华为多年前就已经研发出了12nm和14nm芯片技术,这是现成的技术,无需再研发,就目前而言,中芯国际是否具备大规模代工这些先进制程的能力仍是一个问题,虽然他们在14nm工艺上已经实现了大规模量产,但12nm的大规模量产仍需时日。
关于代工问题,两大当事人——华为和中芯国际都没有明确宣布可以代工的消息,关于“麒麟归来”的消息却此起彼伏,这些消息往往源自博主的爆料和自媒体的转发,但很少有官方或可靠来源的确认,对于这些消息的真实性,我们仍需保持审慎的态度。
要实现真正的代工能力,除了中芯国际的制造能力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是否能够去除美国技术的影响,中芯国际在生产过程中仍需依赖含有美国技术的设备和配件,美国政府的政策限制仍然存在,这可能影响到中芯国际为华为等客户提供代工服务的能力,国内配套企业是否已经去除了美国技术,也是决定中芯国际能否代工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内配套企业的去美国化进程至关重要,只有当这些企业宣布他们已经生产出了完全不依赖美国技术的设备和配件时,中芯国际才能真正实现为华为等客户提供代工服务的能力,虽然有一些企业正在努力去除美国技术的影响,但这个过程仍然需要时间,并且充满了挑战。
中芯国际与华为的关系以及其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要实现真正的代工能力,还需要解决许多技术和政策上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国内芯片制造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国内配套企业的去美国化进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两大巨头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们如何共同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