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位于中国山西大同的恒山,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之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
悬空寺的整体布局包括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关帝庙、鼓楼等,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有“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题,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其为“天下巨观”。

据了解,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初建时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90米,因河床淤泥,现仅剩58米,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悬空寺以“奇、险、巧、奥”为基本特点,体现在建筑之奇、选址之险、结构之巧、文化之多元,内涵深奥,可谓世界一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悬空寺能够历经千年而不倒呢?
考古学者的研究发现,所有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这些横梁直径50厘米左右,深嵌于山东岩上,露出的部分大约有1米左右,据统计,这样的横梁共有27根,这些横梁很可能就是挑起整座楼阁的关键,支撑起了结构复杂的楼阁。
悬空寺飞梁所用的木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铁杉木,据说经过桐油浸过,因此具有防腐性能,这也保证了悬空寺的千年不倒。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峡谷南部陡峭的石壁上意外发现两排方形石孔,与悬空寺现存的横梁十分吻合,这些石孔沿着山崖在河道上方一字排开,仿佛要将人引出山谷,专家们发现,这些石孔其实是栈道的立森,起到了支撑作用。
悬空寺的横梁设计巧妙,采用了榫卯结构,既能防震,又能抵抗外界冲击力,这种结构使得悬空寺即使在历次地震中也能幸免于难。
恒山悬空寺,不仅因其悬空的楼阁依靠木材支撑在悬崖上,其本身更是由木质梁柱组成的榫卯结构,这种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防震,一旦遇到外力冲击,部件相互错动,当外力消失时又能恢复原状,从而保护了建筑物不受损害。
恒山悬空寺坐落在深山峡谷之中,悬挂在石崖峭壁之上,被誉为“空中第一寺”,在历次地震中,尽管遭遇了无数次的破坏,但它仍然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悬空寺的设计合理,建筑材料坚固耐用,并且内部采取了有效的抗震措施。

恒山悬空寺的建造技艺精湛,其结构科学合理,材料坚固耐用,这些都是它能够在历经千年而不倒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