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公里处)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42次,山体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据了解,6月25日九寨沟遭遇强降雨,多处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部分民房和基础设施受损,景区启动Ⅳ级应急抢险预案,山洪、泥石流导致景区部分公路、涵洞、排洪沟被泥沙、滚石等堵塞,大量淤泥堆积体阻断公路,道路出现多处垮塌、断道,村寨内多户民宅受损。
7月10日九寨沟又遭遇新一轮强降雨,景区内有10余处发生塌方、倒树,诺日朗中心站后面折多沟暴发山洪,诺日朗三岔路口洪水漫上公路,镜海以上发生塌方道路中断,荷叶后山山洪暴发,在这几轮强降雨过程中,已经建成的部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开始发挥作用,为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九寨沟景区从7月1日起采取临时性闭园措施,暂停接待游客,截至目前,大部分基础设施、道路都已修复。
专家表示,九寨沟地震后,外界认为景区遭到了不可恢复的损坏,担心美景不再,但实际上,四川S提出了"生态化地质灾害防治"的理念,治理工程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在工程实施后进行生态环境恢复,使人工工程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了解到,九寨沟景区的89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计8月底全面完工,开放时间会在安全评估达标后确定,目前暂无开放时间表,喜爱九寨沟美景的游客尚需耐心等待。
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以雅丹地貌而闻名吗?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这些地貌景观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是什么地貌?
九寨沟是喀斯特地貌,九寨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其海拔大约为300米,属于高原湿润气候,保护区内有108个高山湖泊,森林覆盖率超过80%,九寨沟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