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地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南京气候特点显著,尤其在夏季高温方面引人注目,据统计,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京是一片夏季高温区,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日子有20天以上,甚至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南京被形象地称为"大火炉"。 南京的高温现象确实令人瞩目,7月的平均气温普遍在33℃左右,极端高温曾达到41.3至44℃,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也相当长,每年高于30℃的暑热天数平均超过70天,且气温变化不大,白天炎热,夜晚同样难以忍受,这种持续高温现象,与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密不可分。 关于形成长江沿岸"大火炉"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夏季高空被副热带高气压系统控制,导致气温持续升高,南京位于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地形如锅底,四周山地环绕,地面散热困难,气温不断升高,南京地区水田分布广泛,水汽充沛,湿度大,人体出汗后难以蒸发,散热效率大幅降低,加之高温和高湿的双重影响,使得炎热感尤为强烈。
南京的地形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平原、山地、丘陵等,具体而言,南京属于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在S域中部,南部有横山、东庐山等地貌特征。
南京的地图区域划分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区域: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建邺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等,这些区域各具特色,玄武区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秦淮区则是金融和科技中心,鼓楼区以科教文化为主,建邺区则是国际化新区,雨花台区是科技产业区,浦口区是教育和科研中心,六合区以农业和旅游为主,江宁区是交通枢纽,溧水区和高淳区则以经济开发和旅游为特色。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京位于江苏S西南部、长江下游,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总面积约6587.02平方千米,下辖11个区,95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城S社区888个,农村社区357个,作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南京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S,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
南京S地图区域划分截至2018年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7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843.62万人,城镇人口695.99万人,城镇化率82.5%,南京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S,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S,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S。
南京S下辖11个S辖区(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秦淮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和1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
- 玄武区位于南京S中部,是南京主城八区之一,国家重要的科研、文化、商务中心。
- 建邺区位于南京S中部,是国家东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中心。
- 栖霞区位于南京S中北部,是国家重要的科教科研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
- 江宁区位于南京S东南部,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基地。
- 高淳区位于南京S南端,是国家重要的特色现代都S农业基地。
截至2019年,南京S各区的人口和面积数据如下:玄武区面积80.97平方千米,人口约46万人;秦淮区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约24万人;鼓楼区面积53.1平方千米,人口约66万人;建邺区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约18万人;栖霞区面积355平方千米,人口约39万人;雨花台区面积132.39平方千米,人口约46.39万人;浦口区面积913平方千米,人口约48万人;江宁区面积1573平方千米,人口约78万人;六合区面积1484平方千米,人口约86万人。
总体来看,南京的地形类型多样化,区域划分科学合理,为城S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