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免签国家-塞尔维亚,物价低,大家会去旅游吗_有谁去过波兰,在那里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免签国家-塞尔维亚,物价低,大家会去旅游吗
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国家,塞尔维亚物价低,大家会去旅游吗?这个是个小众的题目,我愿意来说一说。
塞尔维亚是前南斯拉夫的首都,是东欧的后花园。由于世界疫情严重,塞尔维亚现在也处于封关的状态。如果哪一天疫情结束了,塞尔维亚是值得一去的国家。
欧洲有40多个国家,塞尔维亚是第一个对中国无条件免签的国家,这就说明塞尔维亚对中国人民比较友好,事实也是这样,塞尔维亚从高层到普通百姓对中国人民比较热情友好。
塞尔维亚的首都是贝尔格莱德,它也是前南斯拉夫的首都。在贝尔格莱德可以用两三天的时间逛逛老城,卡莱梅格城堡,再用一天的时间去游览泽蒙小镇,它是多瑙河畔的一个美丽小镇。可以坐公交车去,它途经前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这个遗址已经成了国人来贝尔格莱德必去的地方。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游另外一个小城诺维萨德。
塞尔维亚的物价比较便宜,用我们的消费观点看,也就是二线城市的水平。200元人民币就可以住比较不错的民宿,300多人民币就可以住上四星级宾馆。烤肉烤串也不贵,水果又大又好吃。去塞尔维亚没有直飞的飞机,只能从莫斯科,迪拜或者是阿布扎比转机。机票价格随淡季旺季变化。
如果你是自由行,最好是游三国,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它们顺道,这样性价比比较高,在当地专门有跑三国的旅行车。波黑也对中国游客免签,去黑山,只要你有持有效美国签证,也可以免签。如果你是自驾游,那就更方便了,在国内某租车网租好车,在贝尔格莱德提车,从贝尔格莱德玩起,然后奔波黑,黑山,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再奔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跑一个巴尔干六国,然后返回贝尔格莱德。最后怎么来旅游,要看自己的喜好和经济条件。我提供的信息仅供交流,谢谢阅读和关注。
朋友你好,我是大海很乐意回答你提的下面这个问答题“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免签国家-塞尔维亚,物价低,大家会去旅游吗?"
回答是我会去。我们看过的著名电影《桥》就是前南斯拉夫拍的,南斯拉夫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国家,是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免签国家。
我曾在网上查看过,物价的确低,这个国家的人们也很善良,龙其是知道你是中国人时都会对你很热情的,这也是最值得我去旅游的国家原因之一。
塞尔维亚,处在东西欧的十字路口,数世纪以来,一直是东西方的桥梁和纽带,不同文化文明,宗教,气候和地貌都在此交汇。
欧洲东南部这几个地方,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它们都是前南斯拉夫的组成部分。
黑山共和国,简称黑山,是欧洲新兴旅游地之一,如画一样的景色。是很适合旅游拍照的地方。
波黑,这个国家没有其它欧洲国的知名度大,是欧洲的后花园,这里汇聚着各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地方,即有自然风景还有人文历史。游人少也是我想去之一。
这三个国家相邻,可以游玩以下地方:
一,塔拉河谷大桥《桥》的拍摄地,欧洲最大心公路混凝土拱桥,横跨欧洲最深峡谷。
二,卡莱梅格丹城堡,是贝尔格莱德标志性游览景点,它即是城堡也是公园与旅游休闲地。
三,巴西查尔西亚老城,是萨拉热窝最早的城区,至今老城充满着土耳其伊斯兰风貌,仍然保留着500年前的面貌,建于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
四,圣斯特凡岛,是黑山共和国沿海地区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一个景色秀丽的渔村海水澄澈的度假休闲旅游之地。
五,木头村,村里所有房屋,教堂,街道……都是木头建成。我们老年人就喜欢那些老式的传统建筑。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我会去塞尔维亚旅游的。希望回答对你满意,谢谢。
有谁去过波兰,在那里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很多人来到波兰,大抵是因为肖邦,音乐的魅力不分国界,没想到来到波兰惊喜连连,这里的物价在整个欧洲地区都是垫底的存在:一杯啤酒7元、一顿肉拼饭20元、一升牛奶5元、人均200元住五星级酒店、景点门票10-20元、出租车起步价12元,动辄几万元的欧洲旅行让许多工薪阶层望而却步,但若是来波兰,只要月薪在3000-5000元,就可以玩得尽兴!
我因音乐踏上波兰的土地,经历风雨再见彩虹的波兰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圣地,尤其是濒临波罗的海的格但斯克,更是成为了著名的海滨旅游中心,波兰琥珀享誉世界!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波兰生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来到波兰才知道的事
1、波兰位于中欧地区的波德平原,海岸线长达528公里,濒临波罗的海,国土面积为32.2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816.9万(2021年)!
2、波兰s主要信仰的是天 主 教,境内可见许多教 堂林立,很多居民每周都要去教堂望 弥 撒(一种活动)。波兰有95%的人口都信仰天 主 教,其中大部分都保持着传统习俗!
3、波兰的天主 教 信 徒在每个星期五是不吃猪肉的。
4、波兰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人均GDP只有1.36万欧元(2020年),只能说是略微接近,还未达成。
5、波兰人的国语是波兰语,但很多年轻人都学会了说英语,原因就是好就业,方便走出去,是一种技能型的语言。
6、提起波兰最有名的人物,当属哥白尼、肖邦和居里夫人,现在的波兰人很爱肖邦,还在华沙建立了肖邦公园,每年的5-9月的每个周日,都会在肖邦公园举行音乐会表达纪念!
7、波兰人的工作时间比较早,一般在早上七点开始,下午三四点钟就下班了,到了晚上七八点才做晚饭。
8、波兰的学校上学时间也比较早的,而且学生较少,一个班级也就十几个人,但是下课休息时间很短,只有5分钟,就算是午餐时间也只有15分钟,但比较好的是,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
9、波兰人从小就学习社交礼仪,比较外向,喜欢户外运动,喜欢交朋友,初中生毕业会举行毕业舞会,盛装打扮,男孩或者女孩都十分有礼貌。
10、一些波兰人很喜欢说脏话。
11、波兰人喜欢进行户外烧烤,喜欢周末休息的时候一家人出去野炊,平时可以在自家院子里进行烧烤,有各种烤肉和香肠,胃口不好的人在这里都会变得好起来,香肠肉质饱满,十分有料!
12、波兰人很重视婚礼,夫妻双方会邀请亲友一起见证她们的登记仪式,并从双方亲友中选出一位男士一位女士当做证婚人。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会在奏婚礼进行曲响起之后,跟随主婚人一起步入大厅并来到前台对立而战,证婚人及双方父母亲友落座,主婚人按照流程询问新郎新娘的情况,十几分钟的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走出大厅,参加仪式的其他人员依次将鲜花送给新娘,表示祝贺。
13、波兰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他们忌讳13日,忌讳13人同桌吃饭,而且宾馆没有13号房间,若13号这天赶上是星期五,那么,则不宜出游!
14、在首都华沙是有夜市的,每周四五六七晚上7点到凌晨,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到处都是小吃和啤酒摊,很多波兰人彻夜畅饮长谈,就像我们的大排档一样热闹。
15、波兰的男士很有绅士风度,不管是在什么场合,男士永远遵守着女士优先的原则,大老远就把门打开等着女士先进去,上公交车再挤也会让女士先上去。
波兰人的饮食方式
1、一顿精致且标准的波兰早餐是这样搭配的:黄油、熏肉、奶酪、黄瓜、西红柿、甜椒、花茶或蒲公英茶!
2、波兰人吃饭时先喝汤,有甜菜汤、蛋花冷汤、大麦汤。
3、波兰人的主食是各种面食,副食以土豆、猪肉、鸡蛋、蔬菜为主,也喜欢吃奶油蛋糕,但不吃猪牛羊的内脏,肝脏除外!他们也不喜欢吃鱼虾产品,主要烹饪方式是烤、煮、烩等。
4、波兰人很喜欢喝酒,尤其是啤酒、伏特加或者其他烈性酒水。饭前喝烈酒,饭后喝甜酒。
5、波兰人也喜欢喝茶饮料和咖啡,但茶水并不浓,而且喜欢在红茶里放两片柠檬,酸酸甜甜的。
6、波兰也有饺子,但是他们不走寻常路,吃的是水果馅的,甜得实在让人受不了。
7、波兰人请客吃饭时,最好餐桌上人数是双数,吃整只的鸡鸭鹅时,应有在座的最年轻的女主人亲手操刀,来进行分割。
波兰人的工资收入和消费情况
2020年,波兰的GDP总量约为5230亿欧元,人均GDP约为1.37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9.7万人民币,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波兰人每个月创造出来的财富能力约为8000元左右!
汇率:1波兰兹罗提=1.55元人民币
2021年,波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800兹罗提,折合人民币为4340元,平均工资为4639兹罗提,折合人民币为7190元。
这个平均工资水平只是一个中位数标准,各个行业的具体工资收入也是不同的:
农业、畜牧业、伐木业、建筑业的劳动者,每月收入3000-4000兹罗提,也就是4650-6200元之间。
律师、医生、审计师、分析师、工程师、白领,每月收入5000兹罗提以上,也就是7750元。
少部分的岗位,可以一个月赚7000-10000兹罗提,也就是10850-15500元之间!
由于在波兰本土的工作岗位薪资标准就是这样,照比其他欧洲国家还是较低的,许多年轻人自学英语,希望前往其他国家寻找高薪工作,所以,波兰的人口外溢现象日益突出!
再来看一下波兰的生活成本,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这些基本消费:
饮食消费:一大杯啤酒7元、一根大烤肠4元、一顿简单的肉配饭20元、一份套餐(香肠、烤鸡肝、烤鸡排、烤牛排、姜黄饭、沙拉)55元、1升牛奶5元。
出行消费:在波兰出行,不管是公交车还是出租车都比较便宜,出租车7.5兹罗提(约12元)的起步价,公交车单程票2.5兹罗提(约3.8元)。
宾馆住宿:五星级酒店德沃科斯祖泽克,豪华双床房只要400元一晚,首都华沙的星级酒店从200-500元不等,还赠送早餐自助券,民宿价格在70-150元比比皆是,公寓一天均价100元。
当地房价:华沙是波兰的首都,也是波兰最大的城市,这里的房价并不便宜,华沙下辖18个区,外围几个区的房价在8000-1000兹罗提左右,也就是1.24-1.55万元,但市区中心的几个区,房价基本都在12000-18000兹罗提之间,折合人民币1.86-2.79万元,对比波兰人的工资水平,这种房价确实不便宜!但其他城市会便宜一些。
波兰的女人为何如此漂亮?
提起美女,很多人会想到东欧国家,但实际上,波兰的美女也是非常多的,去过波兰的人都会感叹,这里的美女怎么会这么多?在公园、商场、剧院、酒店、咖啡厅,又或者是在华沙、罗兹、格但斯克,波兰的姑娘真的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波兰姑娘喜欢晒太阳,喜欢爽朗的笑声,她们热情大方的言谈举行让人感觉很亲近就想要跟她们交谈,就算是一个陌生人问路,她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
波兰女孩之所以长得这么漂亮,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波兰的气候条件很好,波兰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和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并不干燥,所以致使大部分波兰女孩的皮肤很白皙,正所谓一白遮百丑,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点,波兰的地理位置好,所以各民族之间的交通现象很多,一来二去就会出现很多混血美女,波兰女孩的五官更加立体。
波兰的社会福利有哪些?
有人说欧洲是高福利国家,容易养懒人,这句话并不全对,来看看波兰都有哪些福利吧,从一个人的出生到去世,都有各种对应福利的存在:
1、波兰500+计划,是从16年4月开始实施的,最开始是针对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或者是有两个孩子及以上的家庭,每个月发放500兹罗提,约775元,可以领取到孩子满18岁。后来的范围变成了本地波兰人,以及在波兰居住的外国家庭,家庭收入也不限了,所有家庭都可以领取。
2、有宝宝的父母可以享受20周的产假和6周的附加假外,还可以享受26周的育儿假,产假和附加假可以拿到原工资全额收入,26周的育儿假可以拿到60%-80%。
3、波兰实行8年免费教育,上学的适龄儿童,每年9月的开学季可以领取300兹罗提(约465元)的补助,一年领取一次。
4、医疗方面,购买医保后,到公立医院看病,无门诊费,药物按比例有补贴,住院费用全免。
5、失业者,在过去的18个月内工作365天的人群,可以领取对应的失业津贴,发放时间为6-12个月,额度取决于每个人工作时间长短,年份越久的人领取越多,一般工作5年可以领取960兹罗提,工作20年以内(不含)可以领取1200兹罗提,20年(含)以上的可以领取1440兹罗提。
6、对残疾人的保障措施也不错,不仅有专门的残疾人停车位和盲道,公交车也会有残疾人座椅,票价享受学生价,上下车也比较方便,在波兰拥有二级残疾证的人,每天工作时间限定7小时,工资与正常人水平一样,不能加班,不能夜间工作。对于没有工作的残疾人,视程度给予每月825-1100兹罗提。
来到波兰的首都华沙,不可不去的一些地方
来波兰旅行的人,大多是因为音乐,在这里可以放飞心情,也可静心独处!不敢说华沙多么妙不可言,但可以找一个安静的街头咖啡店,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中,静静的体会音乐之城的别样生活!
肖邦公园
肖邦公园也叫瓦津基皇家公园,当地人为了纪念肖邦,才使用这个名字,每年的5-9月,每个周日都会在肖邦公园举行音乐会,当地人十分喜欢听肖邦的音乐,草坪上座无虚席,听着音乐,随意而慵懒,每个人都在静静地享受着舒适的时刻!周末的时候,很多人也会来肖邦公园闲逛,树木婆娑,湖水轻泛,别有一番滋味!
华沙老城区
来到华沙,不可不来的地方就是老城区,这里饱经风雨,若不是波兰人的大毅力和付出,现在的华沙老城早已不复存在,幸好,重建之后的老城别有一番历史韵味!
在前往老城区的路上,可以看到传统的马车,看着古朴的马车,似乎思绪飘回了中世纪!
来到老城广场,因为靠近华沙的王宫,所以也叫王宫广场,这里建筑物林立,不大,却很精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穿行其中,观看极具中世纪特色的建筑,聆听着肖邦的音乐,似乎感觉自己也走进了华沙的历史!
华沙广场有一座美人鱼雕像,她一改以往美人鱼的柔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手持盾,一手持刀的英勇战士,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华沙!
维拉努夫宫
维拉努夫宫位于华沙的南部郊区,有着波兰凡尔赛宫之称,是一组造型别致、雕像精美的巴洛克式建筑群,整个宫殿都是耀眼的金色和地面璀璨的绿色,交相辉映,十分有格调!
维拉努夫宫的内部装饰极其豪华,地上铺着年代久远的地毯,并摆放着各个时期的名家画作,这里游人不多,但来了却感觉格外放松,远离喧嚣更能静静的体会华沙的历史韵味!
在波兰生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波兰的生活,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且听我说完,你再来评价波兰的生活怎么样:
在居住这方面,波兰的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居住在小城市或者乡村,上班可以开车去那种人口大一点的城市(30万人以上),早早的上班,早早的下班,工作和生活完全区分开来。
在饮食这方面,前面简单说了一些波兰人的饮食习惯,但实际上,波兰人对于美食的理解根本不到位,甚至连鸡肉和猪肉都分不清,烤熟了就行,早上要么是牛奶燕麦,要么是面包酸奶,经年累月的吃早晚也会腻的,早餐的种类实在少的可怜,而午餐和晚餐呢,也都是以轻量为主,沙拉、披萨、鸡块、烤肉、蔬菜,烹饪方式也较为单一,让他们弄个红烧的根本不会!
在穿衣风格这方面,大城市里的人还是比较注意个人形象的,帅哥美女的比例也很高,在华沙的大街小巷能看到各种时髦打扮的俊男靓女,但是来到小城市,当地人对不修边幅的容忍度就比较高了,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慢慢的也就学会了粗糙化。
在出行这方面,波兰的公共交通不怎么样,不仅班次少,不准时,而且车子比较老旧,首都华沙不在此列,有地铁还是很方便的,因此,很多波兰人为了出行方便不得不买车,一万元就能买一辆七手的宝马,油价也就是9块多钱一升,都还是能接受的。
说完了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再来看看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一些公司实行早九晚四,一些公司实行早七晚二,下班之后就回家带孩子,年轻人跟朋友小聚一下,夏天喜欢户外运动,冬天喜欢滑雪,物价不高,消费不贵,收入与物价基本持平,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总体看起来比较安逸,波澜壮阔的可能性比较低!
如果我们来到波兰生活,需要适应这里的饮食方便较为单一,上班时间较短,休息时间较多,娱乐方式多以户外为主,生活压力不大,物价消费水平较低,景色比较优美。
这样的波兰,你怎么看?
这么说吧,波兰是我在欧洲许多国家里体验感最好的一个国家,我在那工作整整一年,却过的非常开心,离开的时候还依依不舍,那么这个国家到底好在哪,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两个字:温馨!下面来说我的具体体验
华沙的绿化堪称一绝
在去波兰前,我就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首都华沙的森林覆盖率居然超过80%。当我踏上华沙这座被誉为“世界绿都”的城市,才明白是绿色国度是什么样子的。
从华沙机场到所工作学校的公路上,四排大樟树护卫着双向六车道的道路,绿色大幕徐徐开启即视感。路面上虽然不算平整,还打了不少补丁,但是补丁的颜色也是互不相同,绿色的行道树加上柏油路色彩的视觉体验,不会让人感受到落后的气息,反倒是给人艺术的冲击感。
进入市区后,绿意葱葱的现代化城市映入眼帘。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居民住宅,处处都是绿树成荫,灌丛滴翠。在广场上或者马路边不影响交通的位置,还专门安装了的坛式花盆和流动的花车,也为城市增添了色彩。一路上,交通标识清晰直观,交通设施均正常作业,由此能看到波兰这个国家的“交通文明”。
事实上,波兰与老欧盟成员相比,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在道路建设上投入并非很大,高速和快速公路少,优质公路的比例也低,但这些客观条件丝毫没有妨碍交通秩序。在这里,小城市里听不到刺耳的鸣笛声;行人过斑马线时,车辆主动礼让;拐弯车辆礼让直行车辆;狭窄道路时,行驶车辆接链似的相互让行;车辆等候信号灯时,几乎看不到加塞现象……整个城市交通很有秩序,通行效率很高。
华沙之所以成为“世界绿都”,是因为华沙市政当局在规划布局中的理念是打造绿色名城,这一理念从二战重建到今天一直未变。据了解,华沙的法律规定,任何一个新建的建筑设施必须有一半以上的面积作为绿化用地,而且绿化必须和房屋建设同时完工。正因为有此法律规定,所以华沙的建筑物总是能与绿化相得益彰。
波兰人的休闲生活
波兰的气候介于西欧海洋性气候和东欧大陆性气候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就拿我工作的城市华沙来说,一年四季雨水充沛,每年4月,春季新生的嫩芽和花蕾都会给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华沙带来盎然的生机。到了夏天,每逢周末都会在市中心的肖邦公园举办露天音乐会,在那忽而铿锵有力、忽而余音袅袅的钢琴声中,夏日的酷暑似乎消退了不少。维斯瓦河穿城而过,在河滩的两岸总能看见很多居民在晒日光浴。此外,滩头和公园的指定区域,或是自家的花园,都是烧烤狂热者的天下,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一边大杯喝着啤酒,一边吃着可口的烤肉,聊着开心的话题,夏天的滋味在这样热闹的气氛中别有风情。
波兰的冬季的黑夜给人感觉还是比较漫长的,虽然它不像北欧那样接近北极圈,但冬天的黑夜也降临得分外的早。在华沙的冬季,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天色已经明显暗了下来。由于外面温度低,因此街上的行人不多,大家都是裹着大衣步履匆匆,每当这时总有一股寂寥之感在我的心中漾开。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很奇妙,但渐渐地寂寥也消逝了,剩下的只有深不见底的夜色带来的宁静。
有时候我需要参加学校举办的一些聚会,很晚才能回到住处,那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在路上,我能够看到这座城市的另一面:一些失眠的人,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狗出来散步;有些人结束了派对的狂欢,三三两两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有时也会碰上一些流浪汉,尽管华沙治安还算不错,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通常选择绕道而行,避免与他们近距离接触。
波兰人的饮食习惯挺有意思
波兰的气候与国内北方的气候相似,而饮食也比较相似,如人们喜欢吃炖菜,甚至还有酸菜这样的菜肴。在炎炎夏日,来一份烤得外焦里嫩的肘子,再配上酸菜,真是既开胃又解腻。波兰也有饺子,不过它的馅料可谓是五花八门,从水果到蔬菜,从乳制品到肉类一应俱全,常见的有蓝莓饺子、土豆饺子、芝士饺子和培根饺子,虽然看起来有一种“黑暗料理”的感觉,但吃起来口感还不错。
波兰人对外来食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在华沙的大街小巷中,你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开的饭店,各种口味应有尽有。华沙的有一家中餐厅我经常去,发现这个国家的人非常有趣,当他们发现一种可口美味的食物时,会停止尝试其他菜肴,每次只点上次吃的美食,例如有些波兰人也很喜欢吃中餐,就是只点两盘鱼香肉丝加一碗米饭,他们就能吃得津津有味。
在我工作的学校里通常会配备餐厅、食堂,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在家做好便当带到学校来吃。由于中午休息的时间很短,很多同学会选择自带食物。周末如果不想做饭,又不想去外面吃,网上点外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外卖平台上的食物种类五花八门,你可以随便挑。但唯一让我不爽的是,波兰的人工成本费相当高,送餐费用比国内高出好几倍,当然这也是欧美国家的通病。
波兰人给我的感觉是心思挺细腻的
一次和波兰男生的对话让我很受触动,那是参加雅盖隆大学新生的篝火晚会的时候,热情的波兰学生在寒冷的冬夜里聚在一起喝着啤酒唱着民族歌曲,场面很是热闹,我坐在火堆旁边感受着波兰年轻人的活力。这时候一位波兰的男生向我走来,我们饮酒交谈,他知道我来自遥远的中国,我们便聊起了关于中国的种种事情。
我本来以为这个年轻人像我曾遇到很多波兰人一样对中国知之甚少,但是和他的交流却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国能取得现在的成就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以前的中国很贫穷,甚至有的人吃饱饭都成问题,现在中国发展很快,我虽然没有到过中国,但是知道中国有很多的大城市,大城市有很多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好生活。”
我也感叹中国能有现在的发展真的是不容易,说到“其实波兰和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波兰以前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波兰转型的20多年里,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是特别好,最近的几年,波兰发展也很快,真希望我们两个国家都能越来越好。”
我们两个人举杯畅饮,他说“我觉得中国的爸爸妈妈是很伟大的?”他突然说的这句话让我有点援不着头脑,我问为什么这样说,他说“不论在域市还是在农村,中国的父母总是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不论再怎么难,也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成就。
我知道很多在农村的父母工作很辛苦,有的人去离家很远的大城市打工,挣钱不多,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觉得子女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我有吃惊,但是更多的是感动,因为我从来没有遇到那么懂中国现实的外国人。
波兰讲究单项时间制
虽然刚开始我对单项时间制很不习惯,毕竟在国内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见缝插针的习惯,可在波兰这条路则被堵得死死的。但是时间久了,反过来想却很好地保证了先来的人的公平,这是对办事人的尊重,也可以很好地保证质量,一次只服务一个人是一件比较礼貌的事情。我己经习惯了中国文化中的多项时间模式,这种灵活的时间观认为一段时间内可以同时做几件事,工作人员应该让所有有都感到满意,工作时间挤一点也没有关系。
但是在单向时间中的波兰的工作人员却很重视排队、遵守顺序,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事。波兰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在国内一名售货员可以同时接待两三名顾客,一边给顾客称东西,一边已经开始收钱找钱,接着询问下一位顾客有何需求,这是在波兰行不通的。
关于单项时间制,一次在华沙银行办业务的时候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排队时我前面有一个人办信用卡,因为只有一个办公窗口开着,所以我只好在黄线外一直等待,看到银行的工作人员不停地打印单子,顾客填写相关的表格,填完以后,工作人员还会仔细地向客户介绍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耗时间。
轮到我在主柜台办理相关业务,这时来了一个经理模样的工作人员走到我的面前,着急地问我“先生您好!我可以找这位女士(正在处理我银行业务的柜员)问一下事情吗?”,即使她没有显得那么着急,我的潜意识也已经答应了她的要求,因为在我的认知中觉得这种打断并没有什么不可以。
她问了一些事情,很快便结束了,最后离开的时候抱歉且感激地看着我并说了句感谢。可以看出她知道突然打断别人正在办理的业务是一件挺不礼貌的事情,但是因为有很着急的事情急需处理所以才“插队”咨询了一下事情。
因此,在波兰排队是一种文化。办事员总是不慌不忙,顾客也是通情达理有耐心,自觉排队早就成为了波兰的传统,买菜等车排队,到售报亭买报纸、香烟等日用品排队,就算只是向售货员问一句话,也会乖乖排在队伍后面。波兰的邮局和银行将这种文化表现地最为明显,波兰的邮局不光寄信、取包裹,还负责收电话费,因此总会排很长的队。
波兰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适应慢节奏的社会常态。单时制的文化讲究计划性,做事情注重提前安排和预约,就像华沙的出租车一般不在街上拉客,我们在路边挥手示意也没有司机会理会,必须提前电话预约才会出车。波兰人一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提前预约,请人吃饭、拜访、看医生、理发、修车、去高档的餐厅就餐,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了顾客考虑,为了避免顾客到了以后浪费时间等候,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波兰人酷爱滑雪
波兰人对于山,似乎有种天生的热爱。从春到秋,他们喜欢到山里徒步,呼吸自然的空气。等冬天即将来临时,他们便摩拳擦掌地计划滑雪了。进入11月,波兰人开始流连于各家户外用品店,对比价格和款式,挑选适合的滑雪用品:滑雪服、雪具、头盔、护目镜以及与之匹配的滑雪内衣裤、滑雪袜等。
即使选择价格较低的品牌,整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对于热爱滑雪的波兰人来说,为了更好的滑雪体验,他们乐意并且舍得在装备上投资。
曾经有一次,我问一个跟我学中文的高中女生,如果突然得到一笔钱,她最想用来做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买更好的滑雪板!”接着,她跟我聊起自己在奥地利、波兰、中国的滑雪经历。她说,她最喜欢那种特别陡的坡儿。
在波兰购买滑雪用品,最受欢迎的两家店就是迪卡侬和波兰国民运动品牌4F。超高的性价比和众多的选择,让这两个牌子成为滑雪季的最大赢家。在雪场上,波兰人的滑雪服几乎全是这两个品牌,所以滑雪时撞衫的概率相当高。举一反三,如果在欧洲别的国家看到身穿4F的滑雪者,那一定是波兰人了。
滑雪,从娃娃抓起。波兰小朋友在三岁以前,父母会带着他们来雪山玩耍。孩子们坐雪橇,堆雪人,在雪地里打滚儿嬉闹。当孩子再长大一点儿,可以自由运用自己的身体时,就会被父母送到滑雪学校,接受专业教练的培训。
学龄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他们重心低,不怕摔,精力充沛,对世界充满好奇。孩子们在家人和教练的鼓励下,一旦克服对陡坡的恐惧,滑雪能力就渐入佳境了。正因为这样,很多孩子比大人滑得更快,更好,更稳。滑雪的时候,看到波兰小孩子在我身边飞驰而过,我不禁望洋兴叹。
在中国国内,滑雪依然是相对小众的运动项目。当波兰的小孩子学习如何在雪山上保持平衡的时候,中国的孩子却在学习奥数和外语,挣扎在题海之中,错过了培养运动兴趣的最佳年龄。而在价格上,同等质量的滑雪场,中国的价格是波兰的两到三倍,令人望而生畏,浅尝辄止。
总的来说,波兰是一个比较宜居的国家,物价低、城市漂亮再加上国民的素养比较高,让你来到这个国家非常舍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