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的简介?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历史背景?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自发创造的一项伟大艺术成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其历史背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是秦始皇时期的军事需求和帝王统治思想的体现。
秦始皇为了统一天下,进行军事扩张,大量征召士兵,并组建秦军大规模的死亡。
为此,秦始皇下令修建兵马俑,用来镇守其陵墓周围的阵地。
兵马俑共有三个坑,总计规模庞大,涉及人员众多和技术难度高。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事装备的水平和统治者权力的威严,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水平。
因此,兵马俑不仅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从秦始皇13岁即位,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营建陵园,大将章邯监工,在秦始皇成年后扩大了营建规模,直到秦始皇死后两年由其子秦二世草草完工,修筑时间达39年之久。
兵马俑又称“三千安置”,是属于兵马俑博物馆。它们被发现于1974年,是一组全面的、尺度宏大的托育陶俑,旨在叩问朝廷士卒,及安置降服之极端。
它们最初被发现于汉和帝时期(206年前至220年),距今约2200年前。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秦献公元年,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的一个时期,建造兵马俑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统一国家、巩固自身统治地位以及为其死后的陵墓增添威严气势而兴建的。
解释原因:秦始皇一统六国后,需要巩固统一国家的力量,因此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修建自己的陵墓中,兵马俑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